六味地黃丸是人們熟知的一種中成藥,且價格便宜。2001年,全國市場上共有來自100多家企業的多個六味地黃丸品種銷售;據不完全統計,在浙江市場上,六味地黃丸相關產品年銷售額有5000萬元之多,上海市場有近4000萬元,青島市也有2000萬元。
為什麼一味老藥會如此受歡迎呢?請看——
認識六味地黃丸
相傳清道光年間,一個大年初一,湖北蕲水名士李士彬去給老師拜年。老師見他穿著一身藍色綢緞衣服,便指著他的衣服出了一個上聯:“三尺天藍緞”,並示意要他對下聯。李士彬想起從家裡出來時,路上有一家藥鋪的招牌上寫有幾種方藥正好用上,便隨口答道:“六味地黃丸”。“六味”對“三尺”、“地黃”對“天藍”、“緞”對“丸”,就連老師也點頭稱贊他對得切貼工巧。這個故事固然說明李士彬和老師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但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了六味地黃丸在清朝就已經廣泛應用。
盡管六味地黃丸在清朝被廣泛應用,但它卻起源於宋朝。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是宋代著名兒科醫學家錢仲陽在《小兒藥證直訣》中所擬的一首方劑。將方劑中的藥物研為細末,加煉蜜制成丸劑即為六味地黃丸。從方劑的命名規律可知,組成該方的中藥有六味,其中最重要的藥物是“地黃”。現將原方列出供參考(編者注:其中中藥用量已換算為現行劑量單位):
熟地黃24克,山茱萸、山藥各12克,茯苓、澤瀉、牡丹皮各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