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化寒濕-萆薢分清散
《楊氏家藏方》
[組成]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各等分(各9g)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三錢(9g),水一盞半,入鹽一捻(0.5g),同煎至七分,食前溫服(現代用法:水煎服,加入食鹽少許)。
[功用]溫腎利濕,分清化濁。
[主治]下焦虛寒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渾濁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脈沉。
[方解]本方主治之白濁,乃由下焦虛寒,濕濁不化所致。下焦虛寒,氣化不利,腎失封藏,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尿濁如米泔,或如脂膏。治宜溫暖下元,利濕化濁。方中萆薢利濕而分清化濁,為治白濁之要藥,故以為君。石菖蒲辛香苦溫,化濕濁以助萆薢之力,兼可祛膀胱虛寒,用以為臣,《本草求真》謂石菖蒲能溫腸胃,“腸胃既溫,則膀胱之虛寒小便不禁自止”。二藥相伍,總以祛濕濁為主,故佐入益智仁、烏藥溫腎散寒。益智仁能補腎助陽,且性兼收澀,故用之溫暖脾腎,縮泉止遺;烏藥溫腎散寒,除膀胱冷氣,治小便頻數。入鹽煎服,取其鹹以入腎,引藥直達下焦,用以為使。原書方後雲:“一方加茯苓、甘草”,則其利濕分清之力益佳。綜觀全方,利濕化濁以治其標,溫暖下元以顧其本。
本方出自南宋醫家楊倓的《楊氏家藏方》,原名“萆薢分清散”,及至元代《丹溪心法》亦引用此方,並改名為“萆薢分清飲”。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主治下焦虛寒淋濁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小便渾濁頻數,舌淡苔白,脈沉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兼虛寒腹痛者,可加肉桂、鹽茴以溫中祛寒;久病氣虛者,可加黃芪、白術以益氣祛濕。
3.現代運用 本方適用於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炎、慢性盆腔炎等下焦虛寒,濕濁不化者。
4.使用注意 濕熱白濁則非本方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