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材種植 >> 甘草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甘草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概述甘草為我國銷用最廣的傳統中藥材。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能,享譽國內外。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hch、脹果甘草G、inflata Bat.、光果甘草G、glabra L、的根莖。多為野生,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獲得成功,產量有較大增長。甘草主要分布於內蒙古,寧夏,東北三省及河北,陝西,甘肅等地;光果甘草主要分布於新疆,青海及甘肅西部;脹果甘草主要分布於新疆南部、東部及甘肅酒泉、金塔一帶。

  【生長環境】甘草生長於北溫帶地區的平原、山區、河谷。野外甘草伴生羅布麻、胡楊、旱韋、沙蒿、麻黃等植物。土壤多為沙質土。甘草喜陽光充足,雨量較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條件,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通常選擇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鹽鹼度的沙質土。一般多機械翻地,深耕20厘米左右,耕翻後整平耙細。若垅作一般垅距為60~70厘米。

  2、種植方法:

  (1)種子繁殖:甘草種子的種皮厚而堅實,透水性差,不易萌發,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各地處理種子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利用粗沙或制米機將種皮輕磨一下,使種皮粗糙,增強透水性;也有將種子在水中浸30秒,再在45℃溫水中浸泡10小時;還有用濃硫酸1份,種子1.5份的比例進行拌種,混抖均勻後用清水沖洗,晾干後備作種用。

  播種期一般春、夏、秋均可,但以春播為好。播種量每667平方米1~1.5千克,播種深2~3厘米,方法為機播或人工播種,播後適當鎮壓。

  (2)根莖繁殖:甘草根莖上的不定芽可萌生新的植株。根莖要選擇粗0.5~1.5厘米,切成長15~25厘米的段,每段有3~5個不定芽。方法多為條栽或穴栽,行距50~60厘米,株距25厘米,深15厘米;鹽鹼化荒地和干旱地塊,深度可達20厘米。播後適當鎮壓。栽種時期多為春季或秋季,春栽以4月上旬、秋栽以10月下旬為宜。

  【栽培管理

  1、灌水:應視土壤類型及鹽鹼度而定。沙性無鹽鹼或微鹽鹼土壤,播後可灌水;土壤黏重或鹽鹼較重,應於播種前灌水;掄墒播種,播種後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結和鹽鹼度上升。人工栽培甘草的關鍵是保苗,一般植株長成後不進行澆水。

  2、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的當年進行中耕除草,從第2年起甘草根分蘖,雜草很難與之競爭,不需中耕除草。

  3、施肥:播前要施足底肥,以廄肥為好。每年生長期可於早春追施磷肥。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缺氮肥。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銹病、褐斑病和白粉病,均危害葉部,多於5~6月發病,可用波美2~3度石硫合劑噴灑防治。

  (2)蟲害:主要有甘草葉甲、甘草蛛蚧、紅蜘蛛、甘草種子豆象、榆葉蟬及蚜蟲,可用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噴殺防治。

  【收獲與加工】一般生長3~4年後采收,采挖以秋季為好。將挖取的根和根莖,切去兩端,除去小根、莖基和幼芽,洗淨,曬干或烘干,再以根的粗細大小,分別品類等級成莊;也有選擇質堅重條粗的甘草削去栓皮者為“粉甘草”或刮皮“草”者。

  【藥材形狀】呈圓柱形,長30~60厘米,直徑0.6~3.5厘米,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具明顯的皺紋溝紋及橫長皮死,並有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而重,兩端切面中央略下陷,斷面纖維性,形成層明顯,具放射狀紋理,有裂隙。根莖表面有芽痕,橫切面中央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

  光果甘草:根及根莖質地較堅實。表面灰棕色,粗糙,皮孔而不明顯。斷面纖維性,裂隙較少。氣微,味甜。

  脹果甘草:根及根莖木質粗壯。外皮粗糙,多為灰棕色至灰褐色。質堅硬,斷面淡黃色或黃色,纖維性,粉性少。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味甜或帶苦。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