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牛膝(懷牛膝),為常用中藥材,應用及栽培歷史悠久。是著名“四大淮藥”之一,具有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的功能。為苋科植物牛膝Ach yranthesbicientata Bl.的根。野生家種均有。栽培品主產河南武陟、溫縣、孟縣、博愛、沁陽等處,此外,河北安國、定州等地亦產。
【生長環境】野生牛膝多生於山野路旁,家種多栽培於平原地區。喜光照充足,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要求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播種後一般4~5天出苗,7~10月為生長發育期。
【種植技術】
1、選土整地:牛膝最適宜半沙半泥的兩合土,鹼性過強和黏土均不適宜栽種。一般在割麥後開始翻土整地,深翻120~140厘米,耙碎土塊,施廄肥或堆肥3000千克,均勻撒於地面,再用鋤頭翻人土中約34厘米,翻後再行澆水平地,在平地之後,再施麻餅或豆餅100千克,均勻地撒在地面上,用齒耙翻入土中約20厘米深,然後作畦,畦寬120厘米,最後整平畦面,准備下種,為便利以後灌溉,應適當修培田埂。
2、播種:農歷6月中旬在已施足基肥的畦面上進行播種。如天氣陰雨,只須將種子均勻的撒在畦面上覆蓋0.5厘米厚的土。若天旱無雨,應先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1天,濾干水分,置於盆中,上面蓋布,放在室內,時加拌翻,2天左右即可出芽,於午後將發芽的種子均勻的撒在畦上,覆0.5厘米厚,再行澆水。土壤切忌干燥,若天久不雨,每隔1~2天應澆水1次,待苗出齊之後,土壤亦應經常保持濕潤。667平方米播種量均為0.5千克。
3、留種:選擇粗壯根莖留35厘米左右,將其尾摘去,或在挖牛膝時,選擇斷的粗壯根上半截作種。農歷2月中旬前後,在整好的畦上開穴栽種,穴距50厘米,穴徑34厘米,深10~13厘米,然後用木棒在穴內鑽孔,木棒不應過大,以鑽孔後能放入牛膝根即可。每穴栽4株,各株相距16~20厘米,將根放人後,再蓋以廄肥或堆肥,約低地1.8厘米,然後再行壅土7厘米,使稍高於地面,以防晚霜危害。出苗之後,即可進行澆水,不再追肥,任其生長,惟須注意防蟲。到秋分種子成熟,即可進行收種。可將全株地上部分割回、置於通風處陰干,將種子打下,撿淨雜物,裝入布袋內懸於室內。切忌煙火熏烤,影響發芽。
【栽培管理】
1、勻苗:苗高3厘米左右,即應開始第1次勻苗,使株距為5厘米左右,第2次在苗高5厘米左右進行,使株距10厘米左右,第3次在苗高10厘米時進行,株距20~23厘米,勻苗時應結合拔草。
2、中耕、打頂:在勻苗打頂前,應以小鋤進行1次中耕,入土3厘米左右即行。在農歷7月底8月初苗高24厘米左右,為主苗不再向上生長,可將苗的頂端摘去(留種的不摘),這樣可增長根部。
3、澆水:農歷8月間天氣干燥,打頂之後須進行澆水,每次都應小水。總之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葉斑病:危害葉部,多發生在夏季多雨季節,受害葉片產生黃褐色病斑,嚴重時整個葉片變成灰褐色,枯萎而死。防治方法:收獲前清田,集中處理殘病株。發病初期,噴灑1: 1: 12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铵500倍液,每10~15天噴灑1次,連續2~3次。
②根腐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和低窪積水處。發病後地下根部呈褐色水漬狀腐爛,地上部分枯死。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做高畦種植,雨季注意排水,整地時667平方米用50%多菌靈1千克處理土壤;拔除病株或用石灰消毒病穴,亦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區。
(2)蟲害:
①銀紋夜蛾:幼蟲為害植株,咬食葉片成孔洞或缺刻狀。防治方法:人工捕殺幼蟲,或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殺,或加40%樂果2000倍液噴殺。
②紅蜘蛛:6~7月發生為害,干旱時為害嚴重。成蟲在葉背面吸取汁液,病葉干枯脫落。防治方法:清除雜草,消滅越冬害蟲,在發生時用25%殺蟲脒米水劑500倍液噴殺或用40%樂果1000~1500倍液噴殺。
【收獲與加工】當年冬至前10天或翌年2月未發芽前均可采挖。挖時為了能辨別生長位置,不應將地上部除掉,要用鍬掘起,注意莫傷其根。挖回後將其地上部分捆成小把,放於室外曬架上讓其自行干燥,因怕雨怕凍,應早曬晚收;受凍或被雨淋會發紫、發黑、影響品質。曬8~9天後,再堆放室內,上蓋草席,悶2天再曬,則更易干燥。然後將距根部3.3厘米左右的地上部分切去,再將牛膝放於缸中沾水,隨即取出,放於硫黃炕內熏炕,50千克牛膝用硫黃0.5千克,以熏完為止,然後取出,將其所留殘莖砍去,再分成等級即成。每667平方米平均可產干牛膝150~200千克。
【藥材形狀】懷牛膝呈長圓柱形,有時稍彎曲,上端較粗,下端較細,長30~60厘米,最長者可達90厘米,直徑0.2~1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淺褐色,具細縱紋和稀疏側根痕。質堅脆,易折斷(受潮則變軟),斷面黃棕色,微呈角質狀,維管束排列成數環,氣特異,味微甘而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