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湖南曾生產一種生曬術。過去對其植物來源不甚了解,但從其植物形態和生藥特形看應是菊科蒼術家種品,其橫斷面有朱砂點。
【生長環境】生曬術性喜向陽,能耐寒、耐旱,但不耐濕。土質以黏壤土為最適宜;除假泥土和火沙地外,只要排水方便的平土均可栽培。
【種植技術】下種前挖土20~23厘米深,打碎整好後,按行距33厘米、株距24~28厘米挖穴,穴深23厘米左右。於農歷8~9月擇雨後晴天將選好的生曬術種莖切成小塊,每500克塊莖可切50~60塊。種莖切好後,將穴內放好堆肥(忌用柴灰)或廄肥,蓋一層薄土,然後將種莖放在土上,再蓋上黃土。每667平方米需種莖50~55千克,每667平方米可種植5000~7000蔸。
【栽培管理】下種後於第2年至第4年春秋兩季各施追肥1次,用大糞、牛欄糞、菜枯均可。每年中耕除草2次,中耕不宜太深,以免傷根。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可施菜枯50~75千克、灰肥750~1000千克或廄肥2000千克。追肥每667平方米可施大糞250~300千克/次。生曬術在春天出苗時,常被地老虎為害,可用人工捕殺。此外,其在5~6月間發病死亡很多,如水漬、天干、鋤草傷根,連作、施肥不均等,均易招致病害,因此生曬術地裡除嚴禁人畜踐踏外,並須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和實行輪作制度,以減少病害死亡。
【收獲與加工】栽後第3年或第4年農歷7~8月即可收獲。挖回後,選留種莖(種莖用黃土保藏於室內通風之處或土窖內);藥用部分,先拔掉須根,洗淨泥土,用開水燙一下(有的不用開水燙),然後再放在太陽下曬干。如天雨可用小火烘烤,但烘炕1天須間歇1天,曬或炕至8~9成千後,堆放一起漚2~3天,使內含水分向外滲透,易於干燥。
【藥材形狀】形狀似白術,但外皮較白術皺縮,不及白術平整,黃褐色,性較軟,斷面黃白色有朱砂點,氣味較白術濃烈。
【注】據(清·;《本草綱目拾遺》)載“……今有一種野術,深山處必有,形如於術,切開有朱砂斑,香而不甜,細考其味,親見春苗,乃天生之蒼術也。”與湖南所產生曬術完全相符,故錄此供進一步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