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材種植 >> 紫菀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紫菀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概述紫菀為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具有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的功能。早在清·;乾隆年間河北安國及安徽毫縣、渦陽等地就有栽培。本品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莖。栽培野生均有。家種主產於河北安國、定州、安平、沙河、深澤、藁城及安徽亳縣、渦陽、利辛等地;此外,浙江,江蘇亦有栽培。野生紫菀分布於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多生長於山坡或河邊草地。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具有怕干旱、耐寒的特性。適宜在土壤濕潤,質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生長。

  【種植技術

  1、選地與整地:紫菀宜在沙質壤土生長,根部人土很深,故須多施底肥。一般施餅肥(各種餅肥均可)50~100千克,土糞3000~5000千克,撒人做基肥,然後用細齒耙將土粒充分整細,以備栽植種根之用。如大面積種植紫菀,深耕須達20~23厘米,更要多次犁耙,使土粒勻細,畦面平整。

  2、繁殖:紫菀系用近地面的細根繁殖,根長35厘米左右。

  春季栽種在春分至清明後,用鍬挖出種根,再用剪刀將根剪成3~6厘米長,隨後在整好的土地上開溝,將剪好的種根(5~8根)作一叢放人溝內,深度7~10厘米,行距34厘米見方;也有於第1行株距34厘米和第2行株17厘米處下種根,成三角形。小面積土地,用鎬拉溝,植入種根,隨後蓋土,將地面弄平,做成畦,澆水,20天左右即出苗。出苗後做到勤除雜草,並澆第2次水,待苗成株後澆第3次。如天旱,地面干,則每5~6天澆水1次。

  秋季栽種須在立冬前種下。紫菀的根能耐寒,不怕凍。種法如春種一樣。秋種的苗株發育健壯。紫菀春種當年不開花,第2年秋才抽薹開紫紅色的花,開花不長根,所以不等到它開花即可收獲。種根要等到第2年春化凍後挖取,出秧多,根也好,紅色,做春栽的種根最合適。種根用量每667平方米需15~20千克。

  【栽培管理】齊苗後淺松土、除草,結合松土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1500千克;當苗高7~9厘米時結合中耕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500千克;封行前結合中耕除草每畝施腐熟堆肥300千克、腐熟餅肥50千克,於植株旁開溝施入,施後蓋土。封行後若有雜草用手拔除。雨後或灌溉後及時疏溝排水,遇旱灌溉。發現抽薹及時剪除。

  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斑枯病。危害葉片,但一般不太嚴重,對產量無明顯影響。如病害較重,可用1:1:120波爾多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2~3次。另外,也可增施磷肥,以提高抗病能力。

  (2)蟲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為害根莖和幼苗。防治方法:在耕地或開溝栽種時,每667平方米施用25%敵百蟲粉劑1.5~2千克,摻適量沙土,翻耕入土壤中;或每667平方米用鮮草、菜葉30千克,切成長3厘米小段,噴少量清水,加2.5%敵百蟲粉劑1~1.5千克,拌勻,做成毒餌,於傍晚撒於株間;為害嚴重的地塊,用700倍液鋅硫磷灌根;若發現苗被咬斷,可進行人工捕捉。

  【收獲與加工】紫菀除預留種根外,都在第1年秋後葉發黃將干枯時挖根,此時挖取,分量重,收獲高。挖出後抖淨泥土,趁鮮時編成辮形,曬至全干即成。

  【藥材形狀】紫菀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長2~6厘米,直徑1.5~3厘米。頂端具多數莖基及葉柄殘痕,下端著生多數細根,細根長5~15厘米,直徑2毫米。藥材常編成辮狀。表面紫棕色,具縱皺紋,質柔軟。氣微香,味甜微苦。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