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芡實是較常用中藥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應用歷史悠久,享譽國內外。具有益腎同精,補脾止瀉,祛痰止帶的功能,既是著名中藥材,也是銷用較廣的副食品。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種仁。多為栽培。主產江蘇,山東,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廣東,廣西以及東北三省等地區,是一種分布地區較廣的水生植物。
【生長環境】芡實生於蓄水充足,水量正常、水底污泥松軟的池沼、湖泊、塘堰、水庫、溝渠中。急流沖沙或過於冷浸的水中不生長,性喜溫暖、需充足光照。由浮於水面的大葉片吸收陽光,抽出花葶,開花結果。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氣候溫暖、陽光充足的湖泊、池沼。要求水源正常、水流穩定、水質較肥、水深在60~100厘米,水底污泥層較厚的水段,選定後,劃出一定面積,清出雜草,等待播種。
2、種植方法:選子粒飽滿、無病斑、無破損新鮮成熟的種子或干種子播種。每667平方米撒種1~1.5千克。春季播種,取干種子2~3粒,用濕潤的黏性泥土包成3cm左右的泥團,曬干,按株行距1.2~1.5米沉入水底。秋播在處暑至白露之間,種子成熟時,采下新鮮種子,均勻地撒入水中,踩入污泥內,來年即可發芽牛長。以後,每年都有成熟的種子自然落入水中,第2年自行發芽生長,一般不必再播種,播種1次,連續收獲。
【栽培管理】春季幼苗出水後,及時勻苗,勻密補稀,保持適當的株行距。出苗後管理的關鍵在於調節池塘的水量,一般按芡實不同生長期的要求,掌握“春淺、夏深、秋收、冬蓄”的原則。即春季種苗期,水深在0.5~0.7米;夏季生長期,水深1~1.3米;秋季雨水大時要及時將多余的水放出,保持水量穩定,可促進果實成熟;冬季保持水深0.5米左右,使種子在水底安全過冬,來年發芽生長。生育期間水深不得低於60厘米,過淺葉面不能伸展,尤其遇旱斷水、莖葉易致全枯。此外,大牲畜和鵝鴨家禽,不能放入芡池塘中游牧,以免損傷芡的莖葉與花蕾、果實。
【收獲與加工】於白露至霜降之間采收。將采摘的果實,堆集在一起漚爛其果肉及假種皮,然後放入清水中淘洗干淨,撈出種子曬干,用機器脫去硬殼,取出種仁曬干即可。也可把干種子放入開水中浸泡,濕潤至外種皮發軟,快刀削切,取出種仁曬干。前一種方法加工快,適用於量大的加工,但加工出的種仁破碎較多,出仁率低,並降低商品等級。後一種方法加工較慢、費時費工,但種仁破碎少,商品規格等級高。
【藥材形狀】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破碎成小塊,完整的直徑5~8毫米。表面有棕紅色內種皮,一端黃白色,約占全體1/3,有凹點狀的種臍痕,除去內種皮顯白色。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