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化橘紅為常用中藥材。《神農本草經》僅載有橘柚。《本草經集注》始認為是兩種。直到清代《本草綱目拾遺》始載有化州橘紅。本品具有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的功能。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 ‘Tomentosa’或柚Citrus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果皮。前者主產廣東、廣西;後者主產廣西、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區。多為栽培。
【生長環境】多栽培於丘陵或低山地帶及園邊、宅旁。
【種植技術】
1、選地:化橘紅的培植大體與柑橘的培植方法相同。它適生於肥沃的泥質土壤,最好種植在住宅的周圍,經常能沾到煙火的地方。過松而不容易保持水分的沙壤土,或水分過多的地方,均不宜栽種。
2、繁殖方法:通常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1)種子繁殖:采用成熟的種子,經過育苗或直接點播均能生長。但是采用種子繁殖的往往容易變質,例如用正毛化種子繁殖的,往往變成副毛化品種,副毛化的種子往往變成毛柑(即光黃、光青的品種)。
(2)壓枝繁殖:每年立春前後,農歷2~3月間化橘紅開花之後,在生長健壯的樹上,選擇1~2年生長的枝條,從適宜的地方剝去3~4厘米的表皮,以塘泥和稻草堆扎成泥包,經常淋水,不使過分干燥,枝條自然生根。經過4~5個月後,其根已突出泥包外面,便可將這根枝條從樹上鋸下來移植。采用這種方法繁殖的幼樹不易變種。
(3)移栽:移植一般在3~4月進行。移栽前在選好的地上挖穴,株行距各340厘米,穴深約70厘米,寬67~100厘米,每株施以干塘泥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然後用高壓生根的樹枝或以種子育苗的幼樹每穴栽種一株,覆土踏實,澆水定根。壓枝繁殖的種苗3年能成林,6年便能結果。
【栽培管理】
1、施肥中耕:產區一般無施肥習慣,只是施些糞水或培些肥土。如能加強中耕、施肥和管理,對提高產量和縮短結果時間,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2、病蟲害防治:危害化橘紅樹最嚴重的蟲害為飛蛾蟲。它在樹上產卵,經孵化後變成咀蟲,蛀樹身,輕則影響生長結果,重則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其蟲孔一般由下而上彎彎曲曲,如蟲孔不深,可用鐵絲將幼蟲捅死,過深的可用刀斧將樹身劈去一部分,或先掏淨所有蛀洞中的蟲屎,依蛀孔大小用藥棉醮40%樂果乳劑或90%敵百蟲液塞入蟲洞內,用泥封死所有洞口悶殺,效果頗佳。
【收獲與加工】農歷6~7月采收。正品有鳳尾、金錢橘兩種,開頭如柚,鮮時色青,表皮密生細茸毛,毛細密光滑,皮質結實、紋細、有微香味的加工後為正毛化。茸毛稀皮質松加工為副毛化。本品形態雖與柚子相同,但肉少味酸苦不能食。金錢、鳳尾橘紅,都有正毛和副毛兩種。此外還有一種亦如柚狀,但表皮無茸毛,肉多味酸,皮紋質粗,僅可做成光青與光黃。一般用火焙干者其色青,曬干的其色黃。
具體加工方法:將摘取未成熟果實,置沸水中燙過,撈取後晾干,用刀將果皮表面縱剖成七角星形,將皮剝下,修去大部分絮狀果皮,烤或曬至七八成干後,對折,用木板壓平,扎成小扎,曬干,稱“綠七爪”或“黃七爪”。切成六角星形,則稱為“墩子化”。墩子化一般在加工時留下白色內果皮較多,通常將角對壓,整個成梅花形。老大者多切成五角星形,稱“大五爪”。有將外果皮切成兩端尖的橢圓形片狀,稱“尖化”。拾取自行墜落的幼果,小的直接曬干,較大的,縱剖兩瓣或四瓣,曬干後,稱“橘紅個”。
【藥材形狀】多為完整的柚果皮分裂成五、六、七角星狀,對半折疊或僅尖角部折起呈梅花形。亦有呈兩端尖銳的橢圓形片狀者。外表淺綠色、深綠色、棕綠色至棕黃;內表黃白色。裂片邊緣光滑,質松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橘紅個,有整個和瓣狀的,外表面棕紅色或黃綠色,內表面淺紅色,質松泡。氣芳香,味苦微辛。
【注】 毛橘紅資源較少,光橘紅加工品多為柚果實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