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蛤蚧為名貴中藥材。始載於宋·《開寶本草》。馬志曰:“蛤蚧生嶺南山谷、及城牆或大樹間。形如大守宮,身長四五寸,尾與身等。”其形態描述與今用蛤蚧完全相符。
本品為補肺益腎、止咳定喘之佳品。行銷國內外,深受廣大醫生與患者所青睐。為壁虎科動物蛤蚧Gekkogecko Linnaeus.的干燥體,主產廣西南部。廣東、雲南亦有分布。多為野生。
【生活習性】蛤蚧生活於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有草木生長的石灰石地帶,常數條集居或獨居在石山的懸崖洞穴、縫隙內或樹洞中,有的棲息於房捨牆縫內。蛤蚧有晝伏夜出活動的習性;是一種喜溫動物,當氣溫降至18℃時,即進入冬眠狀態,不食不動,18℃以上時便恢復活動。
【養殖技術】
1、選場建場:
(1)飼養箱:在蟲源豐富的地方,選擇通風、陰涼干淨的平房或樓房作飼養室,室內設置飼養箱若干個。飼養箱一般用舊的包裝小木箱改制而成,尺寸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箱面的一半用塑料紗窗或鐵窗紗密封,另一半用木板裝成活動箱蓋,蓋上開一個小孔供投放飼料用。飼養箱務求密實無縫隙,以免投入的昆蟲逃跑。也可以用櫃式飼養箱,尺寸50厘米×30厘米×25厘米,其上面都是用木板,前壁上半部用鐵紗窗密封,下半部是活動木板門。為了適應蛤蚧生活習性,前面可用綠色布遮蔽,秋末用厚紙皮封閉,防御寒風侵襲。
(2)飼養房:選擇蟲源豐富的林旁、山邊、田峒建造。面積大小視飼養的規模而定,一般長4米、寬和高各3米。飼養房頂部或後面建有蛤蚧活動場,房頂高1.2~1.5m,四周用鐵絲網圍好,飼養房和活動場相通,便於蛤蚧出入。飼養房開有工作門,供飼養人員出入;飼養房後面建的活動場,可與飼養房成套間形成。活動場頂部用鐵絲網圍好,使蛤蚧可見到露水又不能逃跑。為了防止蛤蚧相互殘食,大小蛤蚧要分房飼養,小蛤蚧要加建飼養房。
(3)假山飼養:這種飼養方式是用人工模擬石山的自然條件,建造用鐵絲網圍成的飼養房。假山宜選擇在村旁田邊或山腳蟲源多的地方修建。一般用石灰石壘成,假山中疊壘成若干小室,室壁留有多處便於觀察的縫隙、石洞,作為蛤蚧白天隱伏和冬季越冬場所,室內縫隙部分與假山外圍的縫隙相通,便於蛤蚧進出。房內需建有水池和游娛池,安裝誘蟲黑光燈。假山上和周圍種植花草,如四季春、茉莉花、千裡香、七葉一枝花等蛤蚧喜歡的植物。
(4)放養場:目前有獨山放養和孤島放養兩種。
①獨山放養:是在蛤蚧產區,選擇村莊附近,草木繁茂,四周平坦的獨個石山,作為蛤蚧的放養場所,在石山腳的周圍建1.5m高的圍牆,牆上放長60厘米、高50厘米、寬40厘米、厚2~2.5厘米的“匚”字水泥制品,其內堆放干燥的細河沙,沙要放得內緊外松,並成50度傾斜面。這樣便構成一個防止蛤蚧逃跑的防線。當蛤蚧沿牆爬到斜沙面時,由於沙面疏松,足上的吸盤無法吸住,便無法越過沙坡逃出牆外。但必須經常檢查,防止沙面被風吹雨打後板結。在石山內修建一些自然洞穴,使蛤蚧入內隱伏,以便飼養觀察。另外,在石山不同方向,安裝數盞黑光燈誘蟲供蛤蚧食用。放養數量可視山的大小和蟲源情況而定。
②孤島飼養:選擇四周環水的小孤島,島上應有草木和可供蛤蚧隱伏的石山洞穴。在蛤蚧活動的地方安裝黑光燈誘蟲,以補充蛤蚧飼料。上述兩種放養方法,由於放養的環境和蛤蚧原來的生長環境條件很近似.在飼料充足時,蛤蚧發展較快,但不便於觀察、檢查和捕捉。
2、飼養方法:
(1)室內箱養:木箱改裝的飼養箱,每箱放蛤蚧種15~20條,櫃式飼養箱,每箱放6~10條。5~10月,飼養箱(櫃)宜放在室內陰暗通風處。室內箱養,由於晚間無法用黑光燈誘蟲,每天一般要喂飼料1次,7~9月攝食最盛期則上、下午各投喂1次。
(2)房養:房養蛤蚧的飼料以引誘野外昆蟲為主。在與飼養房相通的活動場的頂端安裝黑光燈,燈下安放漏斗,在昆蟲活動繁殖季節,點燈誘蟲,昆蟲碰到黑光燈便落人漏斗進入活動場供蛤蚧覓食。如在田間建飼養房,飼養房周圍不宜噴農藥。或噴藥後的2天內不能開
黑光燈誘蟲,以免蛤蚧吃帶有農藥的昆蟲而中毒。房內四壁可掛若干麻片,便於蛤蚧白天隱伏和產卵。房內放置淡水供蛤蚧飲用,並設水池供蛤蚧熱天游娛。一般每間房可飼養蛤蚧200~300條。在蟲源豐富的季節采用黑光燈每晚誘蟲,基本可以滿足蛤蚧對飼料的需要。蟲源少的季節,每天要投放飼料1~2次。小蛤蚧孵化後即能覓食,每天要投喂一些細小昆蟲供其食用。在昆蟲旺季可用開黑光燈誘蟲,淡季則每天喂飼料1~2次。
【飼養管理】
1、投喂飼料:蛤蚧活動期,除雨天外,每天傍晚要打開黑光燈誘蟲提供飼料。在天然昆蟲不足時,應投喂人工飼養的昆蟲,尤其是冬眠前的成體和幼小蛤蚧,要喂足飼料,使其健壯,保障安全過冬。另外,蛤蚧的飲用水和泳池水,要常換水,以保持干淨。
2、清掃場地:室內箱養、房養、假山飼養的場地較小,應經常打掃干淨,蛤蚧排出的糞便和剩余飼料應及時清除,使蛤蚧在一個較清潔的條件下生長和繁殖,減少疾病的發生。
3、控制溫度:入冬後,要及時加厚掛在牆上的麻片,關嚴門窗。如溫度降至10℃以下,應在室內加溫或點燃100瓦的長明電燈,提高室內溫度,使蛤蚧安全過冬。在夏天氣溫上升至30℃以上時,除打開門窗通風外,應在室內噴水降溫,或把水噴灑在蛤蚧體上,每天數次。同時泳池內要經常加滿水,以便蛤蚧入池降溫。
4、保護卵塊:雄性蛤蚧有食卵的習性,其他動物也會損傷蛤蚧卵,在產卵期,應經常檢查,發現有產出的卵塊,應及時用鐵紗網罩住加以保護。
5、加強檢查:通過多年試養,已發現蛤蚧一些疾病,而這些疾病尚未有較好的辦法治愈。為防止疾病傳染,必須勤檢查,發現有病的蛤蚧(常發現口角腐爛,爬行無力,從牆壁跌到地面等),應及時隔離治療。
【收獲與加工】每年4~9月是蛤蚧活動、繁殖季節,也是捕捉蛤蚧的時期。在蛤蚧分布地區,觀察石山崖壁上的洞隙和樹洞的周圍、下方,若發現有蛤蚧的糞便,則可用以下方法捕捉:①用長1米左右的細竹竿,頂端扎一小撮亂毛發,伸入洞內並不斷搖動,蛤蚧誤為飛蟲或敵害,便一口咬住毛發,此時將竹竿往外拉,蛤蚧便被拉出洞口,立即捕捉。②用1m長的鐵絲,一端彎成鉤,伸人洞內,鉤住蛤蚧眼窩或下颌處時,拉出洞外捕捉。③晚間在蛤蚧經常活動的地方,用手電筒照射,捕捉。捕捉到的蛤蚧宜放入小鐵籠或竹簍內關嚴保藏。將捕獲的蛤蚧,用刀剖開腹部,除去內髒,將血液抹干(不可水洗),用薄竹片和扁竹條撐開,同定,用砂紙扎好尾巴,以免折斷,再用文火烘干。將大小相同的合成一對即成。
【藥材形狀】多用篾片支撐呈扁圓片狀,多為2只相對捆成一對。頭頸部及軀干部長13~18厘米,尾長6~14厘米。全體密被圓形或多角形微具光澤的細鱗。頭扁長,略呈三角形,兩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內具細齒密生下颌的邊緣,無大牙。背部呈灰黑色或銀灰色,有橙紅色斑點散在,脊椎骨及兩側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底面有褶,俗稱“吸盤”。尾細長,扁圓形,上粗下細,有數條深淺相間的環紋。氣微,味微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