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材種植 >> 蜈蚣養殖技術與飼養管理

蜈蚣養殖技術與飼養管理

  【概述蜈蚣為我國常用動物藥材之一。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悠久的應用歷史,為熄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經止痛之要藥,享譽國內外。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10pencdra subspinipesmutilans L.Koch.的干燥全體。主產湖北、浙江。此外,江蘇、湖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等地亦有分布。均為野生,近來已有人工飼養。

  【生活習性】蜈蚣主要生活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崗地,多棲息於荒山的陰濕灌木、草叢中及公路邊、溝坎的石隙、土穴、樹洞、落葉下亦常見。蜈蚣性畏光,白天隱匿,傍晚至凌晨出外覓食、活動。蜈蚣活動與溫度、濕度有關,特別是天氣悶熱、雷陣雨前後更為頻繁。

  【養殖技術

  1、選地建池:蜈蚣人工飼養分室內室外兩種。室內可用缸、瓶、盆、箱或建池飼養;室外都使用池養。人工修養飼養池,應注意模擬或創造蜈蚣適宜生活的條件。室外飼養池場地應選擇背風向陽、有樹木遮陰、潮濕但不積水的坡地。飼養地高40厘米,內壁用農用薄膜覆嚴,接縫處粘牢,下部埋入土中,造成蜈蚣棲息的縫隙、洞穴,室內的雜草及樹木應保留,以利遮陰。飼養蜈蚣的缸、瓶與壁均應高30厘米以上,且光滑無縫隙。最好配窗紗制作的蓋子,以防蜈蚣逃竄及敵害侵入。

  2、飼養方法:

  (1)種蟲的選擇及運輸:蜈蚣種蟲一般春季捕捉野生電體獲得。種蟲的標准是:蟲體完整無損傷,體色新鮮光澤好,活動正常,體長在10cm以上。除去毒颚准備加工的商品蜈蚣,不久即死亡,不能做種蟲。蜈蚣種蟲最好在當地或附近捕捉,隨捉隨送隨養。若需從外地引種,可用帶蓋的鋁桶、鐵桶、塑料桶等容器運輸。桶內盛放的種蟲數量不應過多,一般以20~30條為宜。桶內應墊些石塊、瓦片、泥土、樹葉、枝條,以增加蜈蚣的隱藏處,減少種蟲間的殘殺。在樹葉、枝條上灑些水,保持環境濕潤。在短途運輸過程中不需喂食,若運輸時間較長,可放一些去翅的蒼蠅、昆蟲或其他幼蟲等飼料。若運途或特殊需要精細運種,可利用試管或短竹簡單條隔放運輸。

  (2)飼養密度及雌雄配比:蜈蚣有互相殘食的現象。每個池或缸內飼養的蜈蚣最好是同齡。飼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投放成體20~30條,幼體可適當增加。雌雄配比,經驗以2:1為宜。

  (3)飼養種類及投餌方式:蜈蚣以肉食為主。人工飼養要求飼料簡易而價廉,一般可在飼養池內堆積、覆蓋干牛糞,短期投放碎肉、動物內髒等,使之生蟲或誘蟲供蜈蚣食用。同時適當投一些蛙、蟾蜍或鳝魚肉塊進行調節。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夏秋季安裝黑光燈或大燈泡,進行誘蟲。有的試用活土鱉蟲(雄體)、蠅蛆、人工混合蛹粉、魚粉等喂食,也取得一定成效。

  蜈蚣一般進食1次可2~4天不吃東西,故人工飼養可2~3天喂食1次,但選食要求新鮮。投食時間一般在傍晚,翌晨清除殘剩食物。投量以大部分吃完,剩余少量為度。投食地點應設在池或缸的邊緣較平坦的地方,可用瓦片、碎碗片等盛放飼料,以利觀察及清掃。

  蜈蚣有飲水的習性,飼養池(缸)內應設盛水淺盆或盤碟。夏季除應經常更換食用水外,尚需增喂一些瓜皮、多汁瓜果等,以補充水分,增加濕度。

  【飼養管理

  1、嚴防逃竄:飼養池壁的薄膜及瓶、缸的內壁須經常揩擦,尤其雨後更應及時清除濺,泥、污垢及積水,以保持池壁光滑,防止蜈蚣逃竄。

  2、調溫防漬:夏季高溫干旱時應注意遮陰防曬,傍晚時灑水保持環境濕度;暴雨後應及時檢查,注意排水防漬。冬季應加厚覆土或加蓋草袋、蘆席、薄膜等,以維持溫度,防止雨雪侵入。

  3、繁殖期的監護:

  (1)懷卵雌體的隔離:蜈蚣產卵孵化需要安靜的環境,若有驚擾易發生母體吃掉卵粒或幼體的現象。在同一個飼養池內,雌體產卵時間不一致,未產雌體及雄體蜈蚣的活動常干擾、破壞雌體產卵、孵化的正常進行,有的雌體甚至掠食卵粒。因此,產卵前應適時將每個雌體單獨分開飼養或用玻璃、無底玻璃杯或罐頭盒、瓦片等進行分隔,形成人工巢加以保護。

  (2)產前精養:蜈蚣抱卵孵化和育幼期間不進食、不飲水,靠消耗體內儲存的營養維持活動。產卵前,雌體有大量進食積蓄營養的習性。故產卵前應增加雌體的喂食量,並注意調節食物品種,進行精養。

  (3)監護孵化:蜈蚣孵化期驚擾、震動、強光、強聲等均有一定的反應,所以孵化室一定要選擇安靜、陰暗的場所,並用布或竹簾遮擋門窗,避免強光照射。孵化缸應在產卵前安置好,一旦開始產卵就不要移動。觀察時動作要小心謹慎,不能隨便移動遮護的玻璃或瓦片,也不應用手電筒直接照射,不要隨意給正在孵化的母體喂食,但可順著缸壁緩緩地加些水,使孵化巢周圍略顯潮濕,不可把水直接灑在巢內。

  (4)適時分窩:孵動結束,當母體離巢時,應及時將母體移出或將幼體單獨分開飼養,若分窩過遲,容易出現母體吃掉幼體的現象,造成損失。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在人工飼養中,有的蜈蚣腹面或體節皮膜上會出現黑色或綠色斑點,並逐漸擴展,失去光澤,腹部發黑而死亡。防治方法:注意排漬,保持適宜的濕度。按時清除殘剩食物及腐爛東西。若發現感染體,可放在較干燥的地方,待其自愈;或在患處搽塗少量70%的乙醇,嚴重的應隔離掩埋,防止蔓延。

  (2)天敵:天敵主要有石龍子、鼠類、鳥類及螞蟻等。尤其螞蟻,不但與蜈蚣爭食,還可侵襲正在蛻皮或產卵、孵化的蜈蚣。防治方法:經常清除進入池內的石龍子、鼠類等,或在池周挖一較深的圍溝,防止敵害進入池內。螞蟻可用水果、甜物等誘集,再用熱水燙死或放入水溝內溺殺。

  【收獲與加工】捕捉蜈蚣的季節性很強,產區群眾總結了因氣候季節不同的捕捉經驗:“久晴剛雨滿山有,久雨剛晴翻巖頭,天氣寒冷翻陽坡,久晴不雨翻陰溝,清明前後翻松土,谷雨前後翻巖頭,立夏前後翻清草,錯過季節莫想收。”因此,多於清明前後,趁燥熱天氣,大雷雨後,蜈蚣即四處活動,是捕捉好時機。捕獲後,捉住蜈蚣頭部紅黑連接第3節處,用比蜈蚣稍長的竹竿插人頭尾兩端,將蜈蚣撐起,曬干或炕干即可。飼養蜈蚣加工方法同野生。

  【藥材形狀】呈扁平長條形,長9~17厘米,寬0.5~1厘米。全體22個環節組成,最後一節略細小。頭部兩節暗紅色,有觸角及毒鉤各1對;背部棕綠色或黑綠色,具光澤,並有縱稜2條;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2節起每節有足1對,生於兩側,黃色或紅褐色,變作鉤形。質脆,斷面有裂隙。氣微腥,並有特異的刺鼻臭氣,味辛而微鹹。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