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材種植 >> 冬蟲夏草栽培技術

冬蟲夏草栽培技術

  【概述冬蟲夏草為珍貴中藥材。始見於清《本草從新》:“冬蟲夏草四川嘉定府所產最佳,雲南、貴州所產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之,連身俱化為草.若不取,至冬則化為草。”對其形態述之頗准。為保肺益腎、補精益髓、止血化痰之要藥。清代以來一直成為滋補珍品,行銷國內外。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CardycePssinensis (Berk.)Sacc.的子實體及其寄主蟲草蝙蝠蛾幼蟲屍體的復合體。主產青海、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均為野生。

  【生長環境】冬蟲夏草生長於海拔3000~5000米之問的山地陰坡、半陰坡的灌木叢、草甸和高山分水嶺兩側。土壤有機質豐富、質地疏松、土質肥沃、水分充足。

  具有喜冷涼、耐濕的特性。

  【種植技術

  繁殖方法:冬蟲夏草已進入無性繁殖試驗研究階段。在人工培育蟲草方面,有性孢子在實驗室無菌條件下,長出菌絲,並能長出子實體和子囊孢子。但進入無性繁殖階段時,尚未能長出子實體。目前對養蟲、接種等項技術正在實驗研究中。

  現國內有10多個科研單位分離出蟲草菌,已有4個單位將分生孢子采取發酵培養方法,得到了菌絲體(菌粉),以菌粉代替天然冬蟲夏草,已批量生產,投放市場。

  【收獲與加工】野生冬蟲夏草,一般每年5月底至6月中旬采集。當高山冰雪開始消融,子座露出地面,多數蟲草產生了子囊果,即可采收。提前采收和掠奪式的挖掘,會造成蟲草菌菌苗不足,導致蟲草資源枯竭。7月采集,牧草長高,尋找困難,蟲體枯竭,不合藥用,故須在5~6月最佳時季采集。蟲草挖回後,在蟲體潮濕未干時,除去外層泥土和膜皮,曬干或用微火烤於後,用黃酒噴之使軟,整理平直,用紅線扎成小把,每把6~7條,再將小把捆成大把,每把200~300克,稱“把蟲草”,再用炭火炕干。現多為散裝。

  【藥材形狀】蟲草由蟲體與從蟲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的復合體。

  蟲體似蠶,長3~5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具環紋20~30個,近頭部環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硬,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長3~8厘米,直徑0.3厘米;表面深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質柔韌,斷面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