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多年生草本。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能。主治瀉痢、黃疸、消渴、心火亢盛、癰腫疔瘡等症。主產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湖北等地。
【形態特征】株高20~30厘米。根莖短粗,倒雞爪形,黃褐色。葉基生,3全裂,有長柄。,裂片羽狀深裂。聚傘花序頂生,花5~8朵,黃色。瞢莢果.種子7~8粒,長卵形.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生長環境】黃連喜涼爽濕潤和蔭蔽的環境。忌高溫和干旱,耐寒,在海拔1400~1700米地區,年平均氣溫10℃左右,降雨量在1300~1700毫米,相對濕度70%~90%,土壤含水量50%以上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喜肥,土壤上層為肥沃疏松的腐殖質土,下層為保水、保肥較強的微酸性壤土或黏壤土適宜栽培。忌強光直射,忌連作。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種植。每667平方米施廄肥或土雜肥4000千克,整平耙細,做寬120~140厘米、高15厘米的畦,畦面呈瓦背形。並開好排水溝。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選4年生植株所結的種子作種用,在5月上旬當果實由綠變黃,種子變黃綠色時及時采收,將果序摘下裝入布袋,在室內堆放2天即可脫粒。種子在0~5℃低溫下經1~3個月完成生理後熟後才能發芽,將脫粒後的種子用冷水選種,瀝干的種子與5倍的細濕河沙和干淨的腐殖質土拌勻,放在室外樹陰下穴內,種子攤開厚1~2厘米,上面蓋約3厘米的濕沙,加蓋並留氣孔,經常檢查,防止發霉。
10~11月用經過貯藏的種子播種。用種子體積20~30倍的細腐殖質土與種子拌勻,撒播於畦面,輕輕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貼,蓋薄細土。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為2.5~3千克。播後搭80厘米的矮棚或170厘米的高棚遮陰,保持蔭蔽度80%以上。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按株距1厘米間苗,每667平方米施稀薄人畜糞水1000千克或尿素3千克;第二年3~4月追施1次人畜糞水或腐熟廄肥、草木灰等混合肥。第三年春季苗長出5~7片葉和細小根莖時即可移植。
2~3月移栽。移栽應選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在育苗地將生長粗壯的苗拔起,每100株捆成1把,洗淨根上泥土,剪去須根,留1厘米長。按行株距10厘米見方開穴,穴深3~5厘米,每穴放1株苗,地面留3~4片葉片,蓋土壓實,種後隨即用手整平畦面。每667平方米栽苗6萬株。
【栽培管理】
1.田間管理
(1)補苗:移植後1~3年,每年均有小量植株枯死,應及時帶土移栽補苗。第一次在當年秋季,用同齡壯苗補苗;第二次在第二年新葉未長出前進行。
(2)松土、除草:植株生長較慢,易滋生雜草,應及時清除雜草。種植第一、二年,每年中耕松土4~5次;第三、四年每年中耕3~4次;第五年除草1次。
(3)追肥:移栽後3天內淋施稀薄人畜糞水500~1000千克。以後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追肥1次,春季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糞水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和過磷酸鈣20~30千克;秋季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廄肥、草木灰等混合肥2000千克。
(4)培土:種植後2~4年的秋季施肥時結合培土,將細碎腐殖質土均勻撒在畦面,二、三年培土厚1厘米;第四年培土厚1.5厘米。
(5)調整蔭蔽度:種植當年蔭蔽度80%~85%,第二、第三年逐漸減少到60%~70%,第四年只需40%~50%,第五年在5月後將遮蓋物拆除。林間種植時,可進行疏枝調節蔭蔽度。
2.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是白粉病、炭疽病和白絹病。白粉病為害葉片,初期葉背形成圓形黃褐色小斑點,逐漸成為大斑,葉面長出白色粉末。嚴重時整葉變褐干枯;炭疽病發病初期葉片產生油漬狀小點,後逐漸擴大成病斑,中間灰白色,邊緣紫褐色,後期病斑中間穿孔,葉柄上也產生紫褐色病斑;白絹病先侵染根莖處,葉片葉脈呈紫褐色,枯葉上有白色絹絲狀和油菜籽大小的菌核,發病後期,霉層中形成黑色小點。
防治方法:通風透光,降低濕度;發現白絹病株,立即拔除,並用石灰粉消毒病穴;發病初期摘除白粉病葉,可選用可殺得、多菌靈、退菌特等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2)蟲害:主要是蛞蝓,咬食黃連嫩葉,嚴重時全部被吃光,且不再發新葉。防治方法:用新鮮蔬菜拌敵百蟲做成毒餌誘殺;也可撒石灰粉防治。
【采收與加工】
1.采收:栽後第五年10~11月收獲。挖起全株,敲落根部泥土,齊根基部剪去須根,齊芽剪去葉片,運回加工。
2.加工:將鮮黃連用炕烘干,邊烘邊翻,火力不宜過大,當炕至黃連一折就斷時,趁熱放入槽籠內來回撞擊,撞去附著的泥沙須根及葉柄,即成千黃連。以條粗壯、質堅硬、斷面色紅黃者為佳。每667平方米產干黃連80~2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