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想要保證身體的健康,我們就要做好合理均衡的飲食,不能過量的偏食某種食物。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如鹹與淡、甜與苦、酸與鹼、寒與熱等等,那麼我們該如何調和這些食物的兩極矛盾呢?
酸與鹼: 食物的酸鹼,並不是憑口感,而是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在體內吸收代謝後的結果。像橘子吃在嘴裡是酸的,但它卻是鹼性食品。一般糧食類(大米、面粉、玉米等)、肉類(豬、牛、羊等)、禽類(雞、鴨、鵝等)、水產類(魚、蝦、貝等)、蛋類、花生、核桃、糖類、用谷物釀制的酒等,含磷、硫、氯等元素較多,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紅薯、土豆、海帶、豆類、香菇、黃瓜等,含鉀、鈣、鈉、鎂等元素較多,則屬於鹼性食物。酸性與鹼性食物分別會給*血液和體液帶來酸性或鹼性傾向。在健康狀態下,*內的體液一般呈弱鹼性,如果攝入太多的酸性食物,就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形成酸性體質,容易患各種疾病;反之過多進食鹼性食物會使*體液偏鹼,也不利於身體健康。據營養學家研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偏愛酸性食物,雖然*有自動調節酸鹼平衡的功能,但是卻有限度,我們應在日常膳食中注意兩類食物的適量搭配,每天攝入食物的酸鹼比例應該為2比8,否則,進食酸性食物過多,可造成血液偏酸性。為中和這些酸性物質,又必然消耗體內大量的鈣、鎂等鹼性元素,而引起缺鈣等一系列症狀,如皮膚病、神經病。
軟與硬: 食物有軟硬之分,飯也有干稀之別,吃什麼多一些才好呢?這要看一個人的體質及腸胃功能如何了。許多老人牙不好,吃軟的食物自然成了很多人的選擇,有人甚至覺得,老人吃的飯越爛越好,然而這卻是不好的習慣。老人的食物尤其不能做成送到口中即成糊狀的東西,否則容易造成咀嚼功能的喪失。如果老人的牙齒還好,可以遵循“早晚吃軟、中午吃硬”的原則。早晨時人的脾胃困頓呆滯,老人多會覺得食欲不佳,最好吃些稀軟食物,如菜泥、稀飯或果汁等。晚上吃完飯後,由於活動減少,也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軟食。中午或兩餐之間,可盡量進食一些硬的食物,以鍛煉牙齒的咀嚼能力,延緩老年癡呆的進程。這類食物包括堅果、新鮮脆嫩的菜莖、水果、油煎花生米、煮黃豆,或可以連骨頭嚼碎吃的小魚干、脆生的醬菜和涼拌黃瓜等。但老人餐需要的硬度也不能和年輕人一樣,要比他們略軟一些,以吃到口中必須稍稍用力才能嚼碎為宜。還要視生活規律而定,最好還是軟硬相配而有所側重,享受美味佳肴。
葷與素: 大量進食肉類給現代人帶來了許多身體上的不適和疾病,如膽固醇增多,心血管疾病增加,高血壓及肥胖症高發等,由此許多人,特別是國外開始興起“素食”的生活方式。確實,葷食過多會給健康帶來消極的影響,多吃素食會促進酸鹼平衡,預防心血管疾病首先就是要避免肥胖,此外,素食還能養顏美容。但長期素食對老年人來說也是弊多利少的,素食者會使蛋白質得不到充分的供給,*某些消化功能逐漸衰退,引起物質交換失調,導致疾病叢生,後果是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長期蛋白質不足,此外素食還是消化道腫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專家建議日常餐桌上應實行每周一素食或一日葷一日素的飲食方式,只有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平衡膳食,才是通往健康長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