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中各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這固然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更主要的是所攝入的膳食中的營養素與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很多人以為平衡膳食就是雜食,因而反對所有的偏食。其實,在膳食結構上就不僅僅是雜食,也必須要有合理的偏食。
*的內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個個體之間亦有差異,因此,每個人的飲食,必然有所偏頗,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偏食”。專家說合理的偏食,對身體健康亦是有益的。
特殊生理期的偏食法
懷孕初期,孕婦多喜食酸味食品,如葡萄、蘋果、西紅柿、酸棗、烏梅、石榴等。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胎兒細胞基質的形成,在胎兒心血管和腦神經組織的產生和增長中,在胎兒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中,在胎兒造血系統的健全和母體抵抗力的增強上都是不可缺乏的營養素。維生素C還能促進母體吸收食物中的鐵質,鐵質是胎兒和母體造血的主要物質基礎。傳統的飲食養生理論稱孕婦喜食酸味食物,亦有助於平衡孕婦機體的內環境,這是孕期特殊營養需要的結果。
兒童偏愛零食,是兒童時期營養需求量較大,而胃容量較小,單靠正餐不能滿足需要,因而必須適當進食一點零食以補充正餐營養之不足。
女性的經期、產後、更年期等,都有比較特殊的飲食營養需要,都有可能導致某種偏食現象的產生,滿足這些生理性偏食,於健康是有益的。
特殊體質的偏食法
中醫認為,人之體質類型各不相同,就陰陽而言,有偏陰虛者,有偏陽虛者,有偏陰盛者,有偏陽亢者;就虛實而言,有體虛者,有體實者;就五髒而言,有心火亢旺者,有心血不足者,有脾胃虛弱者,有肝腎不足者……若以飲食調整各種體質趨於平衡,則要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相應的偏食措施,以偏救弊。
偏陽虛體質者,大多數喜愛熱性食物,如羊肉、狗肉、雞肉、桂圓、核桃、荔枝、大棗、蔥、姜、蒜、椒、韭菜等,調味偏辛辣味重,多利於溫陽祛寒。
偏脾胃虛弱者,大多數偏愛具有健運脾胃,利於消化之食,如山藥、蓮子、新鮮蔬菜、魚類等,調味偏於清淡,飲食類型多喜粥、湯、飲、面食等,有利於調整體質,平衡機體內環境。
治療疾病的偏食法
對一些慢性病,久用藥物,雖有可能控制病情,但很容易引起新的機體內環境紊亂,若以食療,既可供給營養,治療疾病,又易為病者接受,且少副作用。而治病之食,亦多有偏頗,以偏救弊的現象,更甚於體質的飲食調理。糖尿病患者忌糖偏蔬;浮腫病人忌過鹹,宜高蛋白飲食;老慢支、哮喘病忌刺激性飲食等。
專家提醒,對於病因病理性的偏食,應當糾正。如糖尿病病人食量過大,偏愛肥甘厚味,小兒疳積(極度營養不良者)嗜食異味,以及一些能產生疾病的不良偏食,這些都是與治療疾病相違背的,應予糾正。
適應氣候變化的偏食法
夏季氣候炎熱,會引起機體內許多物質代謝發生改變,特別是大量出汗與機體過熱,可使鈉鉀大量喪失,無機鹽代謝紊亂和血清鉀濃度下降;水溶性維生素也大量由體內喪失。由於機體過熱,蛋白質分解加速,胰液、胃腸液、唾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胃液酸度降低,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含量減少,胃腸蠕動減弱,消化功能下降,食欲降低。針對這種生理變化,要注意多進食新鮮蔬果等有利於消化的食物,調味上偏於清淡。
冬季氣候寒冷,機體基礎代謝率升高,為了御寒機體出現的寒戰反應以及其他使機體產熱增加的頻繁運動,都可能導致機體的熱量消耗增加,從而使飲食中攝取的熱能增多,使得飲食口味也偏於滋膩厚味。研究也證實,高脂肪膳食能夠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力。
適應地理環境的偏食法
這在中華民族的飲食風味上表現還是比較突出的,如中國烹饪的調味上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說,就是適應地理環境的偏食。
北方人調味偏鹹,因北方氣溫總比南方冷,傳統的說法是北方屬水、腎為水髒,鹹能入腎,偏食鹹味,在填精補腎方面能起到引經作用,腎精充足,能化生*的元氣、元陰、元陽,增強*的御寒能力。按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解釋,寒冷地區人們攝入食鹽量增加,可使機體產熱功能加強。研究調查後發現,寒冷地區的居民平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冬季29.6±1.8克,夏季27.3±1.4克,相當於溫帶居民的兩倍左右。
現代營養學從各個地區的氣候、飲食資源乃至地質情況等方面來考慮地理環境對*的影響,從而提出地區性的合理偏食,如從干旱的、濕潤的、天然腐殖質堆積的還原性等各種地理化學環境中,發現了元素分布的異常區,引發各種各樣的地方病,因而考慮通過某些營養素的偏食措施,甚至食品營養成分的強化手段來防治地方病,這些實質上也都可以看作是飲食營養適應地理環境的偏食。
由此看來,這些有益於健康的偏食與平衡膳食並不矛盾,它是一種更特殊的統一機體內外環境的平衡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