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四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粥的蹤影伴隨始終。關於粥的文字,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於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便是有力例證。
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藥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次。
宋代蘇東坡有書帖曰:夜饑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也極力推薦食粥養生,認為能延年益壽,曾作《粥食》詩一首:“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可見,粥與中國人的關系,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粥是我國傳統的食療食物之一,也是一種老少鹹宜的食品。粥的種類多種多樣,對於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來說,喝粥也應該有不同的側重。
不同人群喝粥進補
孩子和老年人:煮軟爛些助消化
老年人及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的兒童,由於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吃太多粗糧會增加胃腸負擔。對於這類人群而言,可選擇小米、大黃米、糙米等易消化的粗糧,烹調時要把粥煮得軟爛黏糊些,以利於消化吸收。另外,粥裡加點山藥、蓮子、南瓜等容易消化的食材也很不錯。
青少年和體力勞動者:加堅果補充蛋白質
體力勞動較多的人和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對蛋白質等營養素的需求量較大,除了選擇燕麥等蛋白質較高的糧食熬粥外,還可以加些花生、核桃碎、瓜子仁等堅果種子,不但能補充營養,還能使粥的香味更濃。這類人熬粥時還可以加點瘦肉,但一定要少放鹽。
應酬多的成年人:加雜豆控糖控脂
成年人尤其是男性同胞一到中年,很多都面臨體重增加的問題。長期坐辦公室活動量少,很容易囤積脂肪,而且平時免不了喝酒應酬,對肝髒和腸胃功能都不利。對於這類人群,可以在粥中加入雜豆(如紅豆、綠豆)及蔬菜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利於脂肪、膽固醇代謝,同時也能保持血糖穩定。
育齡女性:加豬肝瘦肉有助補鐵
據相關調查顯示,育齡女性中,有1/6存在缺鐵問題。動物性食品是血紅素鐵的良好來源,因此這類人群在熬粥時可以加點豬肝或瘦肉。
電腦一族:深色原料有助護眼
辦公室一族經常面對電腦,可在粥裡加些護眼食物,如深色的大黃米、小米、黑米、紫米、枸杞、胡蘿卜等。大黃米、小米等深色食材中含有的類胡蘿卜素在*能轉化為維生素A,有益眼睛健康,而黑米和紫米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能抵抗眼睛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