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茶不但是我國的傳統飲料,也是治療萬病的良藥。今天就和大家來走近茶文化,先對它有個正確的認識。
戰國時期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這裡的“荼”是指古代的茶,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也說明了中醫之先有茶後有藥的歷史。由於茶具有方便飲用的特點,中醫往往把藥當茶飲,藥茶成為一種別具特色的中藥劑型,也形成了以茶為主的治療方法,也就是茶療。中醫茶療是將單味或復方中草藥代茶沖泡,煎煮飲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在中醫治療、輔助治療、預防保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那麼日常生活中,茶應該怎麼喝,適合喝什麼茶呢?
上午喝綠茶在於使人陽氣上升,心神俱旺
“一天之計在於晨”,晝夜節律的陰陽變化表現為白天陽強陰弱,陽氣趨於表,氣機上升,早晨和上午是*機能最旺盛的時期,綠茶,又稱不發酵茶。綠茶清香,令人心曠神怡。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屬於茶中之陽,因此具有幫助脾胃消化,將水谷精微物質輸送到周身的作用,中醫認為心主血,血捨神,說明人的精神是物質的,得益於血的滋養,血的生成又源於脾胃化生的精微物質,所以脾胃消化好了,人的精氣神就充沛,綠茶助消化,養心氣,飲之自然能保持上午的精力旺盛。正如《素問》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提神醒腦作用。
午後喝烏龍茶在於健脾消食,保持運化功能
午後這一時間陽氣漸弱,陰氣漸升,脾胃功能較上午有所減弱,如《素問·髒氣法時論》提出“脾病者,日日失慧, 日出甚, 下晡靜”。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因此中午的飲食中會有很多油膩食物,勢必妨礙了脾胃運化功能,進而形成脾胃功能減弱。飲茶去肥膩功效自古受人推崇 ,早在《本草拾遺》中舊指出,飲茶可以“去人脂 ,久食令人瘦”。烏龍茶是中國茶的精品,以鐵觀音等為代表,屬於半發酵的茶,茶中的主成分--單寧酸與脂肪的代謝有密切的關系,而且實驗結果也證實,它能夠刺激胰髒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減少糖類和脂肪類食物被吸收,促進脂肪燃燒,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尤其能夠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因此晚上喝烏龍茶,具有健脾消食,促進運化,減脂降糖的作用,是*保健防病的佳品。
晚上喝普洱茶在於護胃、補腎,安睡
夜裡陰氣盛陽氣弱,陽氣內斂,氣機下降,*在一天的心理和形體勞作之後,氣力消耗,已經疲憊,需要補氣,調養心神,為明天的工作儲備能量,這主要是通過調養脾腎來完成,晚上陽氣衰,脾胃消化功能已減弱,加之有些人往往晚上吃的多,吃的好,這樣對脾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晚上人的能量多用於消化,心神耗傷,神志不寧,對睡眠的影響也很大。如晚上過飽,或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睡眠大多受到影響,因此失眠的人很多。熟普洱茶,經過發酵後再加工而成,具有粘稠、甘滑、醇厚的特點,普洱茶進入*腸胃形成膜附著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作用,長期飲用普洱茶後可以起到護胃、養胃的作用。熟普中的咖啡因經多年陳放發酵,作用減弱,所以喝後不會興奮,使人能夠安睡。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普洱茶還有補腎固精的作用,熱飲腸胃舒適,還可治療尿頻。
另外飲茶應該每次少量品茶慢飲,不宜過量,這對身體健康是十分有益的。飲茶也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地域之別、自然氣候的變化,制定你個人的飲茶計劃,以對你身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