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是補益的,但是用不好是會損害健康的,中醫保健專家介紹說服用人參的時候加點麥冬是不會上火的,下面是關於人參的用法和劑量的介紹。
人參:藥食同源中藥,用不好有危害
曾經有人做過調研,問一些非中醫藥專業的人,在中藥裡面哪個藥最有名,哪個藥最有作用,用得最多?90%以上的人選擇人參。人參在中醫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療藥品,同時在《神農本草經》裡,它也是一個能夠起到養生保健作用的藥,屬於藥食同源的中藥。
人參這個藥不僅在中國有幾千年的養生保健應用歷史,在日本、韓國,包括北美、歐洲,也都是非常常用的養生保健藥,這個藥用得好,確實能夠起到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但是用不好,也能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造成死亡。因此要想用好人參,一定要了解它的特性。
如何服用:沖泡炖煮皆可行,銜化效果最好
怎麼來吃這個人參才是最合理的呢?其實在人參的養生保健裡面有很多的用法,比如泡茶法,就是把參片放在杯子裡面用開水沖泡,焖好了以後來喝;還有泡酒的、有炖煮的,例如炖湯和肉之類的;也有打粉,做膠囊的,各種做法都是可以的。
但是就中醫傳統來講,我們認為最有效的服用方式是銜化,就是把參片(可以用中國的人參,或是西洋參,西洋參不太容易上火,味道稍微和緩一些)放在嘴裡含著它,你也可以咀嚼它,然後分三次緩慢地咽下去。這是中醫最典型的用法,也是最經典、最有效、最不容易上火的一種用法。
適用人群:不怕上火適應就好了
接著來說說關於人參的適用人群。大家都知道韓國,只要你去了韓國,他們就會給你推薦那個人參炖雞,一大根人參在裡面炖,中國人一吃就受不了,上火很厲害,但韓國人吃了就沒問題,因為他們從小就這麼吃。換句話講,人參的熱力,就是上火的力量,*是可以耐受的,可以習慣的,上火的時間通常有三五天,吃飯以後上火,嗓子有點不舒服,眼睛有點腫,三五天過去以後就好了,你就適應它了。
有時甚至會有點流鼻血,其實人參的力量就是要走鼻子,因為中醫講,肺走一身之氣,因為它補氣的力量比較強,所以肺氣就起來了,肺開竅於鼻子,所以人參的力量,就會使鼻子出一點血,這是正常的。
這個事也可以這麼來理解,就是人參吃完以後,稍微上點火,有點嗓子干、嗓子疼,牙龈有點疼,鼻子稍微有一點流血,是人參起作用了。如果你一點反應都沒有,吃了人參以後,一點都沒上火,那就是量不夠,沒起到作用,它就要上一點火才起到作用,說明它的力量發揮了,就是要有三五天的適應。
絕大多數人三五天就能適應,但是還有一些人不行,吃了就上火,吃荔枝、瓜子、花生都會上火,那怎麼辦呢?一個是用西洋參,這個藥的作用跟人參是一樣的,也是大補元氣,但是它的力量比較弱,它的熱性也比較弱,你可以改用西洋參,它就幾乎不怎麼上火。
如果你用西洋參也覺得上火,那配什麼呢?麥冬。人參的熱力,能讓麥冬給抵消,但是它一點也不減輕人參的作用,不減少它的作用,甚至增加它的作用,它是相得益彰的,它能夠增加補氣的力量。麥冬這個藥還能夠滋陰、潤肺止咳、去火、養胃,中醫管它叫清補之品。
使用劑量:作為補益藥一克就行
最後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人參使用的劑量問題。中醫裡面有一句話叫“大黃救命無功,人參殺人無過”,這個人參吃不好要死人的,關鍵就是劑量問題。
吃多大量合適呢?作為養生保健的量,如果自己在家裡用,人參作為補益藥,對於氣虛體質的人通常起始劑量建議用一克。如果你用了一段時間,感覺一克對你也不怎麼上火,沒什麼感覺,可以用到3克,再多了你就不能自己用了。雖然現在人參有的已經變成食品可以食用了,但是再多了還是要咨詢醫生,到底能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