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水果是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我們會為身體補充各種果蔬,但是你的果蔬食用正確麼?專家介紹,果蔬食用不對根本起到不到補充營養的作用,說白了就是白吃了,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的食用果蔬呢?下面小編告訴你幾個飲食貼士。
Tips 1:水果≠蔬菜,營養素大不同
為求“均衡一下”,有人習慣多吃些水果來取代蔬菜,但蔬菜與水果之間是否真的可以畫上等號?營養師表示,在實際飲食狀況下,人們能從蔬菜和水果所攝取到的營養素卻大不同。
首先,水果普遍比蔬菜多了果糖,這是水果“甜”度的來源。水果愈甜,果糖愈多,熱量也愈高。以常見蘋果為例,一顆200公克蘋果熱量平均100卡,每天多吃一顆,一年就多攝取幾萬大卡熱量,可能會讓體重不知不覺中上升。
Tips 2:果汁≠水果,長期飲用小心高血脂
很多人為求方便,常把水果搾成果汁,但一杯果汁需要好幾顆水果搾成,喝一杯果汁通常比吃一顆水果攝取更多果糖。
醫學研究證實,果糖攝取過量,將使*三酸甘油脂升高的程度大於其他糖類,長期攝取過量容易罹患高血脂疾病。
市面販售的包裝果汁通常添加糖漿或果糖來提高甜度及口感,如長期飲用,恐增加罹患高血脂疾病風險。
Tips 3:不同年齡,蔬果需求也不一樣
有專家提出,根據不同年齡及性別,建議人群每天應攝取足夠的不同份數與顏色的蔬果。
例如,12歲以下兒童至少要吃到5份蔬果,即蔬菜3份、水果2份。12歲以上及成年女性為7份,包含蔬菜4份、水果3份。12歲以上及成年男性則至少要吃9份,包括蔬菜5份、水果4份,份量才足夠。
Tips 4:運用小技巧,吃足水果並不難
生鮮蔬菜一份大約一碟 100 公克,煮熟後大約是半個飯碗的量,每天3份蔬菜,就大約要吃到 1.5 碗各式煮熟的蔬菜。水果一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或1個飯碗切好的各種水果,每天2份水果,就大約是要吃到2碗水果。
許多外食族覺得,每天要吃足夠份量的蔬果,難度很高,其實只要運用小技巧, 就能順利達成目標。例如,可以事先准備水果,處理後放在容易取得之處,每天三餐中,選擇兩餐飯後吃水果,或將水果當作點心。
外食族也可到水果店買切好的水果,但必須注意衛生安全。
Tips 5:蔬果生食與熟食,營養大不同
蔬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都能幫助*生長發育,促進新陳代謝,並維持體內酸鹼平衡的營養素。
例如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防止文明病;但維生素B1、B2 及 C 屬於水溶性,一遇高溫就容易流失,因此大家多半藉由生食水果補充攝取。加熱會破壞蔬菜中的一些營養成分,所以,許多蔬菜最好生吃,如白菜、黃瓜、青椒、生菜、小蔥、芹菜等,可涼拌或做成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