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營養學提出要飲食多樣,營養平衡。美國農業部(USDA)在1992年正式發布《食物金字塔指南》,目的是指導美國公民正確地選擇飲食,以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減少患各種慢性疾病的危險。這個金字塔的最底層的食物是人們應該多吃的;越上層的食物,越應該少吃。它提倡人們每天應吃6~11份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谷類、大米、意大利面食等(包括土豆,土豆也是一種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乳制品;每天至少吃兩份肉類和豆類食物,如家禽、魚類、堅果、豆科植物、雞蛋與紅肉類(牛肉、羊肉、豬肉等)混合做成的食品。盡量減少脂肪和油的攝入量。其實,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總結出了這些原則,而且更為詳盡、更為科學。
《黃帝內經》中明確指出飲食應該"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即以五谷類米、面、豆等糧食作物為主,碳水化合物應該是我們的主食,是*能量的來源,氣血生化的主要來源,水果和蔬菜是不可缺少的輔助食物,而肉類食物含有的優質蛋白能供給*重要的營養,是不可缺少的,但只是作為一種補益,不能以此為主食。只有這樣的飲食結構才可以使*得到全面的營養, 即"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祖國傳統醫學真是偉大!
在膳食營養方面,我們不注意國情,盲目崇洋媚外,也走過不少彎路。比如我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後曾經有些人為了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把他們的飲食結構改變為以肉類等高蛋白食物為主,結果不但運動員的體質沒有提升,成績反而下降了。經過研究認定我國的飲食習慣是以糧食,即碳水化合物為主食,因此國人的消化系統已經適應了這種飲食結構,碳水化合物可以很快轉化為葡萄糖供給*能量;而肉類的消化吸收比較慢,同時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酸性物質,這些物質在體內積蓄過多會使人疲勞甚至體力下降。所以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拾人牙慧,作為中國人我們不僅要為我們的祖先驕傲,更要身體力行,尤其要教育我們的下一代遠離洋快餐等垃圾食品,把中國良好的飲食搭配發揚光大,使國人的體質一代比一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