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藥膳 >> 專家:苓桂術甘湯的臨床應用

專家:苓桂術甘湯的臨床應用

一、冠心病 盛某,男,2003年3月22日入院治療。患者自2000年來,出現心悸,怔忡,氣促,胸悶,頭暈乏力。曾住院治療半年,服用中西藥物,但症狀一直不能控制。入院時見:心悸、氣短,勞累活動後加劇,伴頭暈、乏力,手足欠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數無力。心電圖報告:1.窦性心動過速;2.ST段下移,符合冠心病的診斷。中醫診斷:怔忡(心陽不振)。用苓桂術甘湯加味溫補心陽,安神定悸。茯苓10g,桂枝10g,白術10g,栝樓10g,煅龍骨、煅牡蛎各15g。服用5劑後,心悸、胸悶等症明顯減輕。共服此方加減20余劑,上述症狀消失,心電圖報告在正常范圍內。

  二、梅尼埃病 趙某,女,40歲,工人。自訴從2000年開始眩暈反復發作,間隙時間長短不一,有時數月發作一次,有時一月發作數次。發作時頭暈目眩,視物旋轉,耳鳴,惡心欲嘔,有時吐出痰涎。在某醫院診斷為“梅尼埃病”,服用過溫膽湯、二陳湯、杞菊地黃湯等方,療效不佳。2002年11月份來門診進行治療。其形體肥胖,舌苔白稍膩,脈沉滑,顯示痰濕內蘊之象。痰為陰邪,非陽不化,治以通陽化氣,輔以平肝熄風之品。以苓桂術甘湯加味:茯苓10g,白術10g,桂枝6g,炙甘草5g,黨參10g,鉤籐15g,石決明10g。服五劑後,自覺頭暈、胸悶、惡心嘔吐等症狀明顯減輕,但仍痰多。再用原方加減五劑。復診時,病症盡除,為鞏固療效,再服五劑,經訪,以後未再發作。

  三、慢性支氣管炎 伍某,男,44歲,干部。咳嗽反復發作十余年,每年冬季為甚。2002年12月份來就診。表現為:咳嗽,氣喘,痰多而稀白,胸脘痞悶,食納不香。舌淡,苔白,脈弦滑。證屬痰飲犯肺,宜健脾燥濕,止咳化痰為治。藥用:茯苓10g,桂枝10g,白術10g,法夏10g,黨參10g,杏仁10g,炙甘草6g,共服藥20余劑,症狀基本控制,精神轉佳。

  四、冠心病心衰 ,男,60歲,農民。患者於1996年開始胸悶,氣促,心悸,夜間陣發性憋氣感。不能平臥,隨後出現雙下肢水腫,腹脹,尿少,曾在當地住院治療兩個多月,服用中西藥,症狀未能控制。2001年10月14日來門診治療,以“冠心病”、“心衰3級”收住院。入院時見:胸悶,心悸,氣促,納差,腹脹。腹部叩診移動性濁音,雙下肢凹陷性水腫。舌質淡,舌體胖,苔白,脈沉數無力。胸部透視:心髒向左下擴大,雙肺紋理稍增粗。心電圖:1.窦性心律;2.ST-T段改變,提示慢性冠脈供血不足;3.左房壓力過重。

  患者年已花甲,脾腎虛衰,脾失健運,腎氣虛不能化水,致水氣凌心射肺,故納差,腹脹,心悸,氣促,腎陽虛衰,不能化氣行水,則見雙下肢水腫,治法宜溫陽利水,養心定悸。苓桂術甘湯合真武湯加減:茯苓皮15g,白術10g,附片10g,澤瀉20g,桂枝10g,白芍12g,杏仁10g,炙遠志6g。進1劑後,小便量增加,次日雙下肢浮腫明顯消退,自覺症狀減輕,服用五劑後,下肢水腫消退,腹部移動性濁音消失。再服上方加黨參15g,栝樓10g。服藥20劑後,自覺症狀基本消失,浮腫完全消退,食納增進,精神轉佳,住院三十多天而出院。

  體會 以上幾個病例雖然屬於不同疾病,但運用此方治療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因其病機基本是一致的。例一是心陽不振而致的心悸、怔忡,故用苓桂術甘湯加上益氣之黃芪、黨參,鎮靜之龍骨、牡蛎,全方具有溫補心陽、安神定悸之功用,藥中病機,因而獲效。例二是痰濁上犯清陽之眩暈證,例三是痰飲犯肺之咳嗽,雖病位不同,臨床表現亦異,但病機均是由於脾虛生痰,痰飲內阻。用此方溫陽化飲,陽氣得振,痰飲得化,則諸症自除。例四為脾腎陽虛所致之水腫,是一種危急證候,用此方一劑後,水腫明顯消退,服五劑後水腫盡除,心衰得以控制。以上病例均以陽虛為本,故用此方溫陽利水治本,臨床適當加減,標本兼治,收到了滿意的療效。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