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有其固有的屬性,而每個人的也有其體質,所以要認清二者之間的關系。下面來看中醫解讀水果屬性和體質的關系。
說到食物屬性,中醫有所謂“四氣”。這是指食物進入體內,會產生“寒、熱、溫、冷”的作用,如果不溫不熱,不寒也不涼,則歸屬於“平”性。因此,每種水果如果進入了*,也就有它的“個性”。中醫強調均衡、陰陽調和,體質偏熱的人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體質偏寒的人,自然要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吃水果的原則也一樣。
同時,地形、氣候也會影響生理與飲食,比如亞熱帶地區,仲夏暑熱難當,受天熱、地暑的影響,人們常發生頭痛、身熱、口渴、心煩等現象,為了達到均衡,最好選擇吃些寒、涼性的食物。
傳統中醫所說的熱性水果,指的是熱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這些水果吃下去後,肝髒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應加速、肝糖合成增加、胰島素與升糖激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三酸甘油脂合成也提高,肝髒充滿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就容易上火,身體能量增加,就比較“熱”。而熱量密度低、富含纖維,但脂肪、糖分都很少的水果,就屬於寒性,吃多了就會愈來愈沒能量、沒體力,也愈來愈怕冷、虛弱。身體營養素足夠的人,不管吃哪類水果,只要不過量,不會有大礙。
知道了中醫解讀水果屬性和體質的關系,一旦身體狀況不理想,像是體內熱量較不足的虛、寒體質,吃涼性水果就會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