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臭牡丹

臭牡丹

中藥臭牡丹圖片  【中藥名】臭牡丹 choumudan

  【別名】臭八寶、大紅花、臭芙蓉、臭桐根。

  【英文名】Herba Clerodendri Bungei。

  【來源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的帶根全株或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為落葉灌木,高1~2米;根肉質,斷面黃白色;小枝被柔毛。葉對生,有較長的柄,葉片紙質,闊卵形至闊卵狀心形,長7~20厘米,寬6~16厘米,頂端短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粗鋸齒至近全緣,兩面均被柔毛。頭狀花序頂生,總花梗較短;花萼小,先端具齒5枚;花玫瑰紅色,花冠管纖細,裂片5枚,倒卵狀匙形,伸展;雄蕊4枚,生喉部,與花冠管近等長,花柱伸出,略短於雄蕊。核果近球形,黑紫色,具宿存花萼。花期5~7月。

  【產地分布】生於曠野、荒坡、溝邊及林緣。分布於河北、河南、陝西、山西、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花開時采收,去除雜質,切段。

  【藥材性狀】根表面灰棕色,縱溝紋明顯。莖呈圓柱形,直徑3~12毫米。外表皮灰棕色至灰褐色,具隆起的皺紋,皮孑L明顯突起,點狀或縱向延長,節處可見明顯的葉柄痕,呈凹點狀。質硬,不易折斷;切斷面皮部棕色,菲薄,木質部灰黃色,髓部白色,有光澤。氣微,味淡。葉多皺縮,破碎,紙質。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寬卵形,長9~19厘米,寬6~1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疏被短柔毛,下表面色稍淡,無毛或僅脈上有毛,基部脈腋處可見黑色疤痕狀的腺體,邊緣有鋸齒。葉柄黑褐色,長3~6厘米,彎曲,有縱皺紋。無臭,味淡。

  【性味歸經】性平,味苦、辛。歸心經胃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平肝潛陽,消腫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10~15克,水煎服,鮮用30~60克。用於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子宮脫垂。治療濕疹及定位性藥疹:將莖葉曬干研粉,用時將藥粉夾於單層紗布內,以溫開水浸濕,敷於患處,每日1次。

  【主要成分】葉含生物鹼。莖葉含乳酸鎂、琥珀酸、茴香酸和香草酸等成分。水煎醇提取物及其總生物鹼具有增強子宮收縮力的作用。現代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臭牡丹的鮮莖葉1~1.5千克,切碎,投入糞坑中,能殺滅蛆蟲。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没有相关文章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