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白芍

白芍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白芍 baishao

  【別名】金芍藥、白芍藥。

  【英文名】Paeoniae Radix Alba。

  【來源】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肥大,通常圓柱形或略呈紡錘形。莖直立,光滑無毛。葉互生;具長柄;2回三出復葉,小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葉緣具極細乳突,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葉脈在下面隆起。花甚大,單生於花莖的分枝頂端;萼片3,葉狀;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紅色或紅色;雄蕊多數,花藥黃色;心皮分離。瞢葖果卵形,先端鉤狀向外彎。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坡、山谷的灌木叢或高原叢中。分布於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采挖已栽植4~5年生的芍藥根,除去根莖及須根,洗淨,刮去粗皮,加入沸水中略煮,使根發軟,撈出曬干。

  【藥材性狀】圓柱形,粗細均勻,大多順直。長5~20厘米,直徑1~2.5厘米。表面棕色或淺棕色,外皮未去盡處顯棕褐色斑痕,較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及細根痕,偶見橫向皮孔。質堅實而重,不易折斷,切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角質樣,木質部呈放射狀。氣無,味微苦而酸。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酸。歸肝經脾經

  【功效與作用】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血藥。

  【臨床應用】用量4.5~9克,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頭痛眩暈、胸脅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

  【藥理研究】應用HPLC研究表明,芍藥根經去皮、水煮後苷類成分略有下降,但其中的有害成分苯甲酸則明顯降低。有解痙、鎮痛、抗炎、抗心肌缺血等藥理作用。白芍應用較廣泛,有的學者認為許多作用類似“人參”。野生品種與栽培品種作用相似。對中樞有抑制作用,可解熱降溫,鎮靜催眠;具有解痙、抗炎、抗潰、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耐缺氧、降血壓、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保肝、抗誘變抗腫瘤、抑制肥大細胞組織胺釋放、神經接頭去極化等作用;有毒。

  【化學成分】本品含芍藥苷、羟基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芍藥內酯苷、氧化芍藥苷、白芍苷、常春籐皂苷元、芍藥苷元酮、沒食子酰芍藥苷、山柰酚-3,7-二-O-β-D-葡萄糖苷、胡蘿卜苷、β-谷固醇、芍藥乳糖酮等,揮發油中主要含苯甲酸、牡丹酚等。

  【使用禁忌】不宜與藜蘆同用,虛寒證不宜單用。

  【配伍藥方】①治婦人妊娠腹中疼痛:當歸90克,白芍480克,茯苓120克,白術120克,澤瀉240克,川芎240克。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當歸芍藥散)

  ②治產後血氣攻心腹痛:白芍60克,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各30克。上三味,粗搗篩。每服9克,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普濟方》芍藥湯)

  ③治衄血,咯血:白芍30克,犀角末0.3克。為末,水服,血止為限。(《古今錄驗》)

  ④治衄血,汗血:白芍75克,生地黃汁二合,生藕汁一合,生姜汁少許。上四味,搗白芍藥為末,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盞,入熟水一合,白芍藥末6克,攪勻,食後溫飲之。(《聖濟總錄》白芍藥散)

  ⑤治洩痢腹痛:黃芩、白芍各30克,甘草15克。為粗末,每服15克,水煎。(《保命集》黃芩芍藥湯)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