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茜草

茜草

茜草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茜草 qiancao

  【別名】血見愁、活血丹、地血、風車草、八仙草、破血草、紅內消、紅茜根。

  【別名】Rubiae Radix Et Rhizoma。

  【來源】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L.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攀緣草本,長1~3米。支根數條或數十條,細長,外皮黃赤色。莖方形,有4稜,稜上有倒生刺。葉4片輪生,有長柄,葉片卵狀心形或狹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圓形,全緣,葉脈3~5條,自基部射出,葉柄和葉下面中肋上均有倒刺。聚傘花序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花小,花冠5裂,淡黃色,子房下位。漿果。

  【產地分布】生於原野、山地的林邊、灌叢中。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莖苗,去淨泥土及細須根,曬干。一般以秋季采者為佳。茜草炭:取茜草片,置鍋內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內部老黃色,噴灑清水,放涼。

  【藥材性狀】根莖呈結節狀,根叢生,粗細不等。根呈圓柱形,略彎曲,長10~ 25厘米,直徑0.2~1厘米,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皺紋及少數細根痕,皮部脫落處呈黃紅色。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狹,紫紅色,木部寬廣,淺黃紅色,導管孔多數。無臭,味微苦,久嚼刺舌。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歸肝經

  【功效與作用】涼血、止血、祛瘀、通經。屬止血藥下分類的涼血止血藥。

  【臨床應用】用量6~9克,內服煎湯,或入丸散,治療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阏阻、關節痺痛、跌撲腫痛。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忌服。

  【藥理研究】具有縮短出血時間、抗血小板聚集、升高白細胞的作用;具有鎮咳祛痰、抗菌、抗癌作用,能防止實驗性腎和膀胱結石的形成,尤其對碳酸鈣結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對實驗性心肌梗死有治療作用;對抗乙酸膽鹼所致的離體腸痙攣,有解痙作用。對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具有擴張血管、抑制皮膚結締組織通透性的作用。小鼠口服根煎劑有明顯止咳和祛痰作用,但加酒精沉澱後,濾液即無效;根煎劑能對抗離體兔回腸的收縮作用;根水提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產婦口服亦有加強子宮收縮的作用;根溫浸液能擴張蛙足蹼膜血管,並稍能縮短家兔的血液凝固時間;根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桿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紫茜素、茜草色素、齊墩果酸乙酸酯、齊墩果醛乙酸酯、茜草萜三醇、羟基茜草素、茜草素、異茜草素、二氫大葉茜草素、1-羟基-2-羧基-3-甲氧基葸醌、2'-甲氧基大葉茜草素、大葉茜草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吐血不定:茜草30克,生搗羅為散。每服6克,水一中盞,煎至七分,放冷,飯後服之良。(《簡要濟眾方》)

  ②治咯血、尿血:茜草9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③治月經過多,子宮出血:茜草根7克、艾葉5克,側柏葉6克,生地黃10克。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後,加阿膠10克,溶化。每日3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④治女子經水不通:茜草30克。黃酒煎、空心服。(《經驗廣集》)

  ⑤治跌打損傷:茜草根30~60克,水酒各半炖服;或茜草根和地鱉蟲各15克,酒水各半炖服。(《福建藥物志》)

  ⑥治風濕痛,關節炎:鮮茜草根120克,白酒500克。將茜草根洗淨搗爛,浸入酒內1星期,取酒炖溫,空腹飲。第1次要飲到八成醉,然後睡覺,覆被取汗,每日1次。服藥後7天不能下水。(《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⑦治腎炎:茜草根30克,牛膝木瓜各15克。水煎備用。另取童子雞1只,去腸雜,蒸出雞湯後,取湯一半同上藥調服,剩下雞肉和湯同米炖吃。(《福建藥物志》)

  ⑧治牙痛:鮮茜草30~60克,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