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千金子

千金子

千金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千金子 qianjinzi

  【別名】千兩金、菩薩豆、續隨子。

  【英文名】Euphorbiae Semen。

  【來源大戟科植物續隨子Euphorbia lathyrisL.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二年生草本。全株無毛,微被白粉,含白色乳汁。莖直立粗壯,基部稍木質化。單葉,對生,莖下部葉較密,線狀披針形,無柄,莖上部葉具短柄,葉片廣披針形,頂端銳尖,基部近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總花序頂生,傘狀,基部有2~4葉狀苞片,花序總苞杯狀,花單性,無花被,雄花多數,每花有雄蕊1枚,雌花1朵。蒴果近球形。種子短圓形。

  【產地分布】生於向陽山坡;多栽培。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割取植株,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干燥。

  【藥材性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5毫米,直徑約4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規則網狀皺紋,網孔凹陷處灰黑色,形成細斑點。一側有縱溝狀種脊,上端有突起的合點,下端有一灰白色線形種臍,長約1毫米,基部有類白色突起的種阜,常已脫落,留有圓形疤痕。種皮薄脆,種仁白色或黃白色,胚乳豐富,油質,胚直,細小。氣微,味辛。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肝經腎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逐水消腫、破血消癥。屬瀉下藥下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克;去殼,去油用,內服多入丸散服,治療水腫、痰飲、積滯脹滿、二便不通、血瘀經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治頑癬、疣贅。

  【藥理研究】對胃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有毒。

  【化學成分】含脂肪油約48%,其中含油酸等的甘油酯及多種二萜醇酯等。此外,含有游離的二萜醇、甾類、香豆精類、黃酮類、千金子固醇、巨大戟二萜醇、a-檀香萜醇、千金子固醇、β-谷固醇、七葉樹內酯、馬栗樹皮苷、瑞香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體弱便溏者及孕婦忌服。千金子對胃腸黏膜有刺激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也有毒性作用。大量口服可產生頭暈頭痛、惡心流涎、劇烈嘔吐、精神不振、腹痛腹瀉、心悸、發熱、冷汗自出、面色蒼白、尿少而渾濁、心率加快,甚至血壓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氣息微弱、呼吸淺促、舌光無苔、脈細欲絕。

  【配伍藥方】①治血瘀經閉:千金子3克,丹參、制香附各9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②治黑子,去疣贅:千金子熟時壞破之,以塗其上,便落。(《普濟方》)

  ③治蛇咬腫毒悶欲死:重台1.8克,千金子(去皮)七顆。二物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許,敷咬處。(《海上集驗方》)

  ④治陽水腫脹:千金子(炒,去油)60克,大黃30克。為末,酒、水丸綠豆大,每服以白湯送下五十丸。(《摘玄方》)

  附 千金子霜

  【加工方法】取揀淨的千金子,搓去殼,碾碎,置蒸器內蒸透,用吸油紙包裹,壓搾至油盡,碾細,過篩。

  【藥材性狀】均勻、疏松的淡黃色粉末,微顯油性。味辛辣。

  【性味功能】味辛,性溫。通水消腫、破血消癥。

  【臨床應用】用量0.5~1克,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