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石榴皮 shiliupi
【別名】石榴殼、安石榴、酸石榴皮。
【英文名】Granati Pericarpium。
【藥用部位】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成熟果皮。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通常青灰色或淡黃綠色,有縱皺紋及橫皮孔;幼枝近圓形或微四稜形,頂端常呈刺狀,無毛。葉對生或簇生,具短柄;葉片矩圓狀披針形至矩圓狀橢圓形,先端漸狹,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有隆起的主脈。花梗單生或數朵生於小枝頂端或葉腋,花大;花萼鐘狀,肉質而厚,紅色,下部與子房合生,頂端5~8裂,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外面有乳突狀突起,宿存;花瓣紅色,與萼片同數而互生,倒卵形,基部漸狹,有皺紋,雄蕊多數,著生於萼筒喉部周圍,花藥淡黃色,橢圓形,背著;雌蕊1,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上部6室,具側膜胎座,下部3室,具中軸胎座,花柱單一,有時3枚分離,柱頭2~3裂。漿果近圓形,果皮肥厚革質,熟時紅色或黃帶紅色,頂端有宿存花萼,內具薄隔膜。種子多數,倒卵形,有稜角,具紅色肉質多汁的外種皮,內種皮革質,堅硬。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地分布】生於向陽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為庭園常見的栽培樹種。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後,收集果皮,晾干或曬干。
【藥材性狀】不規則的片狀或瓢狀,大小不一。外表面紅棕色、棕黃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澤,粗糙,有多數疣狀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狀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內表面黃色或紅棕色,有隆起,呈網狀的果蒂殘痕。質硬而脆,斷面黃色,略顯顆粒狀。無臭,味苦澀。
【性味歸經】性溫,味酸、澀。歸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澀腸止瀉、止血、驅蟲。屬收澀藥下屬分類的斂肺澀腸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煎湯內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調敷。用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白帶、蟲積腹痛等。
【藥理研究】治療消化功能紊亂失去平衡所致腹瀉。其煎劑體外實驗具抗菌、抗病毒作用;石榴皮鹼是驅蟲的主要有效成分,對絛蟲的殺滅作用最強,能使其肌肉陷入持久收縮。
【化學成分】含石榴皮苦素、鞣質、蠟、甘露醇、黏液質、沒食子酸、蘋果酸、果膠、菊糖、石榴皮鹼、異石榴皮鹼等。
【使用禁忌】用量不宜過大。痢疾積滯未清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暴瀉不止及痢赤白:酸石榴皮,燒存性,不以多少,干為末。空心,米飲調下6克。(《袖珍方》引經驗方)
②治燙火傷:石榴皮研末,加冰片、麻油調勻外敷。(《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③治脫肛:石榴皮、陳壁土,加白礬少許濃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醫鈔類編》)
④治凍瘡久爛不愈: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燒灰存性,研末敷。(《本草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