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吳茱萸

吳茱萸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吳茱萸 wuzhuyu

  【別名】吳萸、左力、曲藥子、氣辣子、漆辣子、優辣子。

  【英文名】Euodiae Fructus。

  【藥用部位】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實。

  【植物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葉軸、小葉柄均密被黃褐色長柔毛。單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2~4對,葉片橢圓形至卵形,全緣,兩面密被淡黃色長柔毛,有油點。聚傘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軸基部有苞片2枚,上部苞片鱗片狀;花小,黃白色,萼片5,廣卵形;花瓣5,長圓形;雄花有雄蕊5;雌花較大,具退化雄蕊5。蒴果扁球形,成熟時紫紅色,每心皮有種子1枚,卵圓形,黑色,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坡草叢中。主產於貴州、廣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9~10月,果實茶綠色而心皮尚未分離時采收,摘下曬干或低溫烘干。

  【藥材性狀】果實類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毫米;表面暗黃綠色至污綠色,有許多點狀突起;頂端稍有下凹,五角星狀裂隙,有時裂隙中央有突起的柱頭殘基;基部有花萼及短小果柄。在放大鏡下觀察,表面粗糙,有圓形而稍下凹的油腺,花萼及果柄上可見黃色茸毛。質硬而脆,具濃郁香氣;味苦而微辛辣。

  【性味歸經】性熱,味辛、苦。有小毒。歸肝經脾經胃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屬溫裡藥。

  【臨床應用】用量3~10克;外用適量。用治肝經寒凝之疝氣腹痛、厥陰頭痛、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寒濕腳氣腫痛、胃寒或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外寒內侵、胃失和降之嘔吐、脾腎陽虛之五更洩瀉、濕疹等。

  【藥理研究】本品具有芳香健胃作用,能祛除腸內積氣及抑制腸內異常發酵,增加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腸蠕動而解痙、止吐,並有鎮痛、抗胃潰瘍、降血壓、興奮子宮、抗血栓形成、殺蟲、抗菌、升高體溫、保肝利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心血管系統功能、抗血栓、抗缺氧等藥理作用。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其中吳茱萸烯是其主要成分,含量達30%。此外,還含有多種檸檬苦素類、生物鹼、黃酮類、酮類、氨基酸、吳茱萸酰胺、吳茱萸鹼、吳茱萸啶酮、去甲基吳茱萸酰胺、吳茱萸苦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宜多服久服,無寒濕滯氣及陰虛火旺者忌服。

  【配伍藥方】①治嘔吐涎沫,頭痛及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洗)一升,人參90克,生姜(切)180克,大棗(擘)十二枚。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傷寒論》吳茱萸湯)

  ②治蛔心痛:吳茱萸(水浸一宿,焙干炒)15克,鶴虱(微炒)45克。上為細散。每服6克,空心溫酒調下。(《普濟方》吳茱萸散)

  ③治牙齒疼痛:吳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療本草》)

  ④治口瘡:吳茱萸末,醋調塗足心。亦治咽喉作痛。(《瀕湖集簡方》)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