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芥子 jiezi
【別名】芥菜子、青菜子、黃芥子。
【英文名】Sinapis Semen
【藥用部位】十字花科植物芥Brassica juncea (L.) Czern.et Cross.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幼枝被微毛,老枝光滑,有時微被白粉。基生葉大,呈琴狀分裂,先端裂片特別長大,兩側裂片甚小,莖上部的葉不分裂,披針形至線形。總狀花序多數,聚成圓錐狀,花萼4,綠色,花瓣4,呈十字形,鮮黃色,雄蕊6枚,4強。長角果光滑無毛。
【產地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炒芥子:原藥簸淨雜質,置鍋內炒至深黃色,微有香味,取出,放涼。
【藥材性狀】呈球形,直徑1~2毫米。表面黃色至棕黃色,少數呈暗紅棕色。研碎後加水浸濕,則產生辛烈的特異臭氣。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肺經。
【功效與作用】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內服煎湯或搗汁,治療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溫流注、陰疽腫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肺虛咳嗽及陰虛火旺者忌服。治感寒無汗:水調芥子未填臍內,以熱隔衣熨之,取汗出妙。
【藥理研究】黑芥子苷本身無刺激作用,但遇水後經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揮發油,主要成分為異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應用於皮膚,有溫暖的感覺並使之發紅,甚至引起水泡、膿疱。通常將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後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刺激劑,治療神經痛、風濕痛、胸膜炎及扭傷等。毒性:芥子油或芥子硬膏用於皮膚,如果時間過長或濃度過高,可引起發泡甚至化膿,芥子汕對粘膜刺激性很強,15%溶液滴入兔眼很快引起明顯的結膜水腫;小量芥子內服作調味劑,大量引起嘔吐,更大量則引起強烈的胃腸道刺激。
【化學成分】含黑芥子苷、芥子酶、芥子酸、芥子鹼、葡萄糖蕪菁芥素、葡萄糖芸苔素、芥酸、新葡萄糖芸苔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肺虛咳嗽,陰虛火旺者禁服。內服過量可致嘔吐。外敷一般不超過10~15毫米,時間過長,易起泡化膿。
【配伍藥方】①治咽喉閉塞,不通甚者:芥子60克,搗細羅為散,以水蜜調為膏,塗於外喉下。干即易之。(《聖惠方》)
②治耳聾:芥子搗碎,以人乳和,綿裹納之。(《千金要方》)
③治身體麻木:芥子末,醋調塗之。(《綱目》引《濟生秘覽》)
④治腫及瘰疬:芥子搗末,醋和做餅子,貼。數看,消即止,恐損肉。(《補缺肘後方》)
⑤治大人、小兒癰腫:芥子末,湯和敷紙上貼之。(《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