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干姜 ganjiang
【別名】干生姜、白姜、均姜。
【英文名】Zingiberis Rhizoma。
【藥用部位】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斷面白色,多粉質,有濃厚辛辣氣味。葉2列,無柄而抱莖,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花葶自根莖生出,穗狀花序橢圓形,苞片卵圓形,淡綠色,花萼管狀,具3尖齒,花冠管狀,裂片3,披針形;雄蕊1枚,與唇瓣幾等長,子房下位,3室,無毛,花柱細長。花期8~10月。
【產地分布】原產於熱帶亞洲。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采收加工】冬季霜降前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及泥沙,洗淨,曬干或低溫干燥。
【藥材性狀】干姜藥材呈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枝。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粗糙。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顆粒性,內皮層環紋明顯。氣香、特異,味辛辣。
【性味歸經】性熱,味辛。歸脾經、胃經、心經、腎經、肺經。
【功效與作用】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屬溫裡藥。
【臨床應用】用量3~10克,煎湯內服。用治脘腹冷痛、肢冷脈微、痰飲喘咳、胃腸氣痛和絞痛、風濕痛、腰腿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菌痢、急性睾丸炎、蛔蟲病腸梗阻、慢性消化不良。
【藥理研究】動物試驗表明,水煎液及浸膏有中樞興奮、健胃、止嘔、抗菌作用;揮發油有抗炎及解熱止痛作用。具有鎮靜、鎮痛、抗炎、升血壓、抗凝血作用;對消化系統具有止吐、增強離體腸收縮等作用;滅螺,抗血吸蟲,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與釋放。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姜酮、6-姜辣素、β-沒藥烯、α-姜黃烯、β-倍半水芹烯及姜醇、δ-茨烯、桉油精、枸橼醛、龍腦等。
【使用禁忌】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禁服。
【配伍藥方】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溫酒服方寸匕,須臾,六七服,瘥。(《肘後方》)
②治一切寒冷,氣郁心痛,胸腹脹滿:白米四合,入干姜、良姜各30克,煮食。(《壽世青編》干姜粥)
③治食後吐酸水:干姜、茱萸各60克。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胃冷服之,立驗。(《千金要方》治中散)
④治妊娠嘔吐不止:干姜、人參各30克,半夏60克。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參半夏丸)
⑤治水瀉無度:干姜末,粥飲調,3克服,立效。(《政和本草》引孫真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