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土貝母

土貝母

土貝母  【中藥名土貝母 tubeimu

  【別名】大貝母、假貝母、土貝、土苦膽、草貝、壘貝、豬屎貝。

  【英文名】Bolbostemmatis Rhizoma。

  【藥用部位】來源於葫蘆科植物土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的塊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攀援草本。鱗莖近球形,由數個至十余個肥厚鱗葉聚生而成。莖細弱,卷須單一或分叉。葉具短柄;葉片卵狀近圓形,長5~10厘米,寬4~9厘米,掌狀5深裂,裂片再3~5淺裂,基部裂片的頂端有近白色腺體1~2對。花單性,雌雄異株,呈疏散圓錐狀花序或單生;花黃綠色,花萼與花冠相似,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雄蕊5枚,分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3。果圓柱形,成熟時由頂端蓋裂。種子6,斜方形,先端具膜質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陰坡、林下。現多栽培。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雲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淨,掰開,煮至無白心,取出,曬干。

  【藥材性狀】多角形、三稜形或不規則半透明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色或棕紅色,凹凸不平。腹面常有一縱凹溝,基部有連在中軸上的短柄,背面多隆起。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樣,平滑,發亮。氣無,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歸肺經脾經

  【功效與作用】散結、消腫、解毒。屬拔毒生肌藥。

  【臨床應用】用量4.5~9克,內服煎湯。用治乳癰、瘰疬、乳腺炎、頸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肥厚性鼻炎。

  【藥理研究】藥理試驗結果已表明,有抗炎和抗癌作用,另對免疫功能也有多方面的影響作用。

  【化學成分】含三萜皂苷、生物鹼、蔗糖等成分,還含7,16,25(26)-豆甾三烯醇及豆甾三烯醇-3-O-葡萄糖苷。土貝母的成分與貝母不同,作用有很大差異。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配伍藥方】①治乳巖:陽和湯加土貝母五錢煎服。(《綱目拾遺》)

  ②治頸淋巴結核未破者:土貝母9克,水煎服。同時用土貝母研粉,醋調外敷。(《陝西中草藥》)

  ③治乳癰初起:白芷、土貝母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陳酒熱服,護暖取汗即消;重者再一服。如壯實者,每服五錢。(《綱目拾遺》)

  ④治骨結核潰爛流膿:土貝母、蜈蚣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次3克,每日2次,甜米酒炖熱沖服。(《安徽中草藥》)

  ⑤治毒蛇咬傷:急飲麻油1碗,免毒攻心,再用土貝母四至五錢為末,熱酒沖服,再飲酒盡醉。安臥少時。藥力到處,酒化為水,從傷口噴出。候水盡,將碗內貝母渣敷傷口。垂死者皆活。(《綱目拾遺》)

  ⑥治刀割斧砍,夾剪、槍、箭傷損:土貝母未敷之,止血收口。(《年希堯集驗良方》)

  相關推薦文章

  土貝母的鑒別方法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