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竹節參

竹節參

竹節參  【中藥名】竹節參 zhujieshen

  【別名】竹節三七、竹節人參、蘿卜七、蜈蚣七、甜七、土參、明七、土精、血參、野田七、羅漢三七、竹節七。

  【英文名】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藥用部位】來源於五加科植物竹節參Panax japonicus C.A.Meyer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根莖竹鞭狀,橫生,肥厚,白色,節間短,每節有一深凹狀莖痕(凹眼)。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掌狀復葉3~5片輪生莖端,葉柄細柔;小葉通常5,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長尖,邊緣有細鋸齒或呈重鋸齒狀,無毛或沿脈上疏生灰白色細柔毛。傘形花序從莖頂中央抽出,長15厘米,花小,多數;萼齒5;花瓣5,黃綠色;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果腎形,鮮紅色,種子2粒。花期5~6月。

  【產地分布】生於高山灌叢陰濕地或巖石溝澗旁。分布於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挖取根莖,分去肉質根,除去根莖外皮,曬干。

  【藥材性狀】竹鞭狀,扁圓柱形,稍彎曲,長5~22厘米,直徑0.8~2.5厘米,節密集,節間長0.8~2厘米,每節上方有一圓形深陷的莖痕。表面灰棕色或黃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縱皺紋和根痕。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淡黃色維管束點痕,排列成環。氣微香,味苦、微甜。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微苦。歸肝經脾經肺經

  【功效與作用】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3~10克,水煎服。用治病後虛弱、勞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

  【藥理研究】藥理研究結果表明,具有抗炎、延緩衰老、降血糖作用,還有擬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化學成分】竹節參含粗皂苷23.6%,此外,含揮發油0.016%,其中有β-檀香烯、β-金合歡烯等。

  【使用禁忌】無虛無瘀者和孕婦忌服。

  【配伍藥方】①治全身筋骨痛:竹節人參30克,細辛3克。水煎,酌加酒沖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腰痛:竹節參9克,黃茅根6克,桑樹根9克。水煎兌黃酒服,日服3次。(《湖南藥物志》)

  ③治跌打傷痛:竹節人參15克。搗爛,溫酒沖服,亦可磨酒外搽。(《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倒經,功能性子宮出血:野田七研粉,每次1.5~3克。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⑤治鼻血:竹節人參3克,黃栀子(炒)6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虛勞咳嗽:竹節人參15克。煎水當茶飲。(《貴州民間藥物》)

  ⑦治頭暈:白三七30克,辣子七15克,天麻30克。共研細粉。每用9克,蒸雞蛋1個,每晨吃1次。(《恩施中草藥手冊》)

  ⑧治病後虛弱:竹節人參15克,炖肉吃或水煎服。(《貴州民間藥物》)

  ⑨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竹節人參、土炒白術各9克,酒炒蒲公英根9克。水煎,分3次於飯前半小時服。(《安徽中草藥》)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没有相关文章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