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珠子參 zhuzishen
【別名】珠參、扣子七、珠兒參、鈕子七、竹鞭三七、疙瘩七、土三七、盤七、野三七。
【英文名】Panacis Majoris Rhizoma。
【藥用部位】來源於五加科植物珠子參Panax japonicus C.A.Mey.var.major (Burk)C.Y.Wu et K.M.Feng.或羽葉三七Panax japonicus 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的干燥根莖。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彎曲橫臥,節膨大成珠狀或紡錘狀,形似紐扣,節間通常細長如繩或極短。有時部分結節密生呈竹鞭狀,其上生有須根。莖直立無毛。掌狀復葉3~5輪生莖頂,葉柄長約9厘米;小葉通常6,兩側的較小,小葉柄長5~15毫米,中央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細密鋸齒或呈重鋸齒狀,邊緣及兩面散生刺毛。傘形花序單一,有時其下生1至多個小傘形花序;花萼5齒,先端尖;花瓣5,卵狀三角形,先端狀;雄蕊5枚;子房下位,花柱通常2,分離。核果漿果狀,圓球形,熟時鮮紅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坡竹林或雜木林中陰濕處。主產於雲南、甘肅、陝西、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粗皮及須根,曬干或蒸(煮)透後,曬干。
【藥材性狀】根莖節膨大部分呈類球形、扁球形或不規則菱角形,直徑1~2.5厘米,有的一側或兩側殘存細的節間。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中部有略呈環狀的疣狀突起及細根痕,有的可見略凹陷的莖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有黃色分泌道斑點。蒸煮品淡紅棕色,半透明,角質。氣微,味苦微甜。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歸肝經、肺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清肺、養陰、散瘀止血。屬止血藥下屬分類化瘀止血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水煎服,研末入丸散或泡酒。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煩渴、咽痛、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癰疖腫毒。
【藥理研究】對珠子參單體皂甙藥理研究較少,根據雲南產珠子參根莖總甙對小鼠的作用表明:珠子參總甙有與人參皂甙類型的免疫作用,能提高小鼠血中碳廓清率和激活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並且毒性低,刺激性及溶血作用均很弱。動物實驗表明,珠子參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還有鎮痛、鎮靜、抗脂質過氧化、抗潰瘍等作用。
【主要成分】含多種皂苷,如以竹節人參皂苷等為代表的齊墩果烷型的皂苷;以人參皂苷等為代表的達瑪烷型皂苷以珠子參苷為代表的奧寇梯木型皂苷等。又含琥珀酸,糖蛋白ZP-2,系由葡萄糖,甘露糖,巖藻糖,木糖,半乳糖,鼠李糖和糖醛酸所組成。
【使用禁忌】孕婦禁服。胃虛者不宜多服。
【配伍藥方】①治吐血,鼻出血,便血,子宮出血:大葉三七研末,每服1.5克,每日2次。(《寧夏常用中草藥》)
②治勞傷腰痛:扣子七15克,土鱉蟲15克。泡酒服。(《恩施中草藥手冊》)
③治咳血:扣子七、枇杷葉各9克,白茅根、仙鶴草各1.5克,貝母6克。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④治跌打損傷,腰腿痛:珠子參15克,泡酒500克內服,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雲南巾草藥選》)
⑤治小兒驚風:鈕子七9克,研粉,每次0.3克,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陝西中草藥》)
⑥治癰腫瘡瘍,跌打瘀痛:大葉三七適量,用陳醋磨濃汁外塗;亦可同時取大葉三七9克,水酒各半煎服。(《寧夏中草藥於冊》)
⑦治齒痛:珠兒參切片含之。(《本草推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