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苦石蓮 kushilian
【別名】石蓮子、土石蓮子、青蛇子、老鴉枕頭、貓兒核、廣石蓮子、苦石蓮子、石花生、鹽棒頭果。
【英文名】Semen Caesalpiniae Minacis。
【藥用部位】來源於豆科植物喙莢雲實Caesalpinia minax Hance.的種子。
【植物形態】有刺籐本。全株被短柔毛。2回雙數羽狀復葉,羽片5~8對,托葉錐狀;小葉12~24,近無柄,矩形或倒卵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有刺,被柔毛;苞片大,橢圓形、倒披針形,兩面有茸毛,花萼管闊倒卵形。花瓣5,紅紫色,倒卵形,上面1枚花瓣較短;雄蕊10枚,不等長,花絲分離,下部密被柔毛,花藥“丁”字形著生;子房密生細刺,花柱比雄蕊稍長,無毛。莢果橢圓狀矩形,長8~14厘米,寬4.5~5厘米;密被棕色針狀刺,先端圓形而有尖喙,內有種子7粒。花期3~4月,果期5~9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溝中空曠的溪旁、路邊或灌木叢中。分布於雲南、廣西、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8~9月采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曬干。
【藥材性狀】橢圓形或長圓形,兩端鈍圓,長1.2~2.2厘米,直徑0.7~1.2厘米,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細密的環狀橫紋或橫裂紋,基部有珠柄殘基,旁有小圓形的合點。質堅硬,不易破開。種皮厚約1毫米,內表面灰黃色,平滑而有光澤;除去種皮,可見2片棕色肥厚的子葉,富油質,子葉中間有淺棕色的胚芽及胚根。氣微,味極苦。
【性味歸經】性苦,味寒。歸心經、脾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散瘀、止痛、清熱、去濕。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用量6~9克,內服煎湯;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用於治療哕逆、痢疾、淋濁、尿血、跌打損傷。
【藥理研究】抗病毒作用:苦石蓮中的caesalmin C等體外有抗Para3病毒活性。
【化學成分】種子含呋喃二萜型內酯:caesalmic A、B。
【使用禁忌】虛寒無火者忌用。
【配伍藥方】①治瘡腫,毒蛇咬傷:苦石蓮子適量研末,醋調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②治水腫實證:苦石蓮子3克(研碎),玉米須30克,苡仁30克,接骨木花6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