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西醫的區別
中醫與西醫的區別,絕不是地域的區別,也不是古代與現代、先進與落後的區別,而是方法論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學術體系。西醫在結構的基礎上研究功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科學觀是還原論指導的,物理、化學知識很自然地進入其學術體系之內。中醫學在髒腑解剖“實有其物”、*功能“升降出入”大體不錯的基礎上,建立的都是關系論、調節論,應用的是復雜性問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對於客觀事物性質的描述,是相對概念。比如,六淫與六氣的區別、藥物寒與熱的差異、血氣的正常流通與瘀滯、水液與痰濕的轉化等等,都是相對概念和性質描述,難以定量界定。所以,還原論的物理、化學等知識很難進入中醫學的領域。
中醫學以*自我恢復能力為依據,強調“辨證論治”,主張治療未病,都是重視“苗頭”的做法,就像中醫學貢獻給人類的“人痘疫苗”一樣,在方法論上是非常先進的。只是,長期以來人們把辨證論治隸屬於西醫的疾病概念之下,束縛中醫手腳,以為其太隨意、太靈活,法律也不采信“辨證論治”,因此,在科學觀上,人們信奉的還是還原論,而不是以人為本的中醫學的方法。
用西醫的理論指導中醫臨床,在某些情況下是“有害的誤導”。比如,預防非典型性肺炎的時候,大家都服湯藥。西醫問:“你這湯藥是根據什麼開的?有何作用?”有人說:“我這中藥湯液,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抗病毒。”這種解釋目前很盛行,但是,經不住科學考問。因此,西醫發問了:“你抗的是什麼病毒?新型的冠狀病毒,你以前見過嗎?有數據嗎?”顯然沒有。沒有就說,不是先驗論嗎?即使有了數據,還要進一步接受考問:“你用什麼抗病毒?為什麼是復方,而不是一味藥?為什麼是一味藥,而不是一種成分?”顯然,中醫的湯藥只是臨床有效,各種有根據的實驗數據一時拿不出來,因此,在科學的考問面前,即使中醫有效果,也逃脫不了“敗訴”的“科學指控”。堅持以西醫理論指導中藥的使用,就必須立即停止中藥湯藥的運用!因為,按照化學分析的金標准來看,“臨時組合的中藥湯劑”的有效性、安全性都是未知數,必須先進實驗室後進入臨床,否則就是“不人道地拿人做試驗”,這就是反中醫人士一貫的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