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懸蹄青龍五生膏

      【來源一】《外台秘要方·卷十六·虛勞上四十九門·肺虛勞損方》   【配方】豬後懸蹄60克,生梧桐白皮120克,生桑根白皮、龍膽、雄黃各15克,蛇蛻皮20克,生青竹皮18克,露蜂房10克,蜀椒10克,猥皮、附子各12克,生柏皮20克,杏仁1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切碎後綿布包裹,用醋浸漬一晚,放到火上烘干後

  • 秘傳當歸膏

      【來源一】《保命歌括·卷十二·虛損》   【配方】當歸45克,生地、白術、白芍各600克,熟地黃120克,薏苡仁320克,白茯苓480克,蓮肉、人參、地骨皮各160克,山藥200克,枸杞600克,甘草、貝母各120克.麥冬200克,五味子40克,琥珀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切碎後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煮,若變干則再加水

  • 河車膏

      【來源】《清宮配方集成·補益方》   【配方】黨參、生地、枸杞、當歸各200克,紫河車3具。   【制法】將上藥切碎,水浸後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3遍,再將所濾藥液加熱濃縮,下入蜂蜜,收膏即成。   【功效與作用】補虛強壯,暖宮種子。   【適應證】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或由先天禀受不足,元氣虛弱,動轉多病,不耐勞苦。男子腎虛陽痿,精

  • 饴糖煎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七·肺髒·肺虛實第二》   【配方】饴糖3000毫升,大棗500克。   【制法】將大棗去核,研爛,水浸後用紗布絞取汁,濾汁與饴糖混勻,濃縮如膏狀即成。   【功效與作用】補脾益肺,滋陰生津。   【適應證】肺氣不足,咽喉苦干。   【用法】吞服,慢慢下咽,白天3次,晚上2次。   【禁

  • 通噫消食膏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十六·虛勞上四十九門·脾勞虛寒方》   【配方】豬膏200克,吳茱萸50克,宿姜汁、白術各500克。   【制法】先將吳茱萸、白術搗研為細末,過篩為散,再入姜汁、豬膏一起同煎,不斷攪拌,反復煎熬、濃縮,直至膏成。   【功效與作用】溫胃散寒,降逆止嘔。   【適應證】脾胃虛寒導致的勞損,

  • 鹿角膠煎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一·采藥時節所出土地諸家丸散酒煎解諸毒等二十三門·古今諸家煎方》   【配方】鹿角膠1200克,生地黃汁500克,紫蘇子汁100克,生姜汁500克,牦牛酥200克,白蜜1500克。   【制法】先將地黃汁、蘇子汁、生姜汁等煎煮至沸騰20余遍,再下酥、蜜,煎煮至沸騰3~5次,再下蜜和鹿

  • 神丹煎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十七一虛勞下二十九門·補益虛損方》   【配方】枸杞子75克,杏仁25克,生地黃汁300克,人參、茯苓各l5克,天門冬125克,白蜜500克,生髓100克,酥500克。   【制法】先將汁類藥物一起合煎如饧,再入其他藥物,反復煎熬,小斷濃縮,直至入水不散,則膏成。   【功效與作用】補虛延年,暖官悅顏

  • 參術膏

      【來源】《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六·藥方》   【配方】生曬參、白術(土炒)500克,薏苡仁(炒熟)400克,蓮肉(去心皮)300克,黃芪(蜜水炒)200克,茯苓200克,神曲(炒)100克,澤瀉25克,甘草(炙)25克。   【制法】將上藥切碎,水浸後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3遍,再將所濾藥液加熱濃縮,下入蜂蜜,收膏即成。

  • 甘草膏

      【來源一】《串雅外編·卷三·法制門》   【配方】甘草1000克,人參、檀香、白豆蔻、片腦各50克。   【制法】甘草熬膏,余藥為末,和勻為膏。   【功效與作用】補益元氣,輕身延年。   【適應證】治虛勞之證。   【用法】隨時細嚼。   【禁忌】實證不宜。      【來源二】《普濟方·卷二百七十七&mid

  • 填骨萬金煎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風虛雜補酒煎第五》   【配方】生地黃汁1000克,甘草50克,阿膠、肉苁蓉、麻子仁各50克,桑根白皮40克,麥門冬、干地黃100克,石斛75克,牛髓150克,白蜜500克,清酒4000克,大棗15枚,當歸70克,干漆100克,蜀椒20克,桔梗、五味子、附子各25克,干姜、茯苓

  • 夏姬杏仁方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風虛雜補酒煎第五》   【配方】杏仁1500克,羊脂2000克。   【制法】將杏仁搗碎,煎取濾汁,將三遍濾汁混勻濃縮,再放入羊脂中共煎,待至膏狀即成。   【功效與作用】肥白易容,駐顏悅色。   【適應證】顏面無澤,形體枯瘦等症。   【用法】每次服半匙,每日3次。   【禁

  • 小鹿骨煎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風虛雜補酒煎》   【配方】鹿骨1具,枸杞根1000克。   【制法】將鹿骨、枸杞根分開煎煮,分別濾汁3遍後再混勻濃縮。   【功效與作用】填精補腎,益氣養血。   【適應證】治一切虛贏。   【用法】每次服2匙,每日3次。   【禁忌】實證不宜服。

  • 石斛地黃煎

      【來源】《千金要方·卷三·婦人方中·虛損第一》   【配方】石斛200克,生地黃汁4000克,桃仁250克,桂心100克,甘草200克,大黃400克,紫菀200克,麥門冬1000克,茯苓500克,醇酒4000克。(一方用人參150克)。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合入生地黃汁、醇酒,放入銅鍋中,炭火上熬,放入鹿

  • 地黃羊脂煎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三十四·婦人下四十八門·產後虛贏方》   【配方】生地黃汁200克,生姜汁、羊脂、白蜜各1000克。   【制法】先煎地黃汁置於銅器中煎煮,直至其減半,再下羊脂,煎煮直至減半,再下姜,再下蜜,直至煎如饴糖狀。   【功效與作用】養血和胃,扶正去贏。   【適應證】產後諸病導致的虛贏消瘦。

  • 羌活補髓丸方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十六·虛勞上四十九門·髓虛實方》   【配方】羌活、川芎、當歸各90克,桂心60克,人參120克,酥200克,棗肉500克,大麻仁100克,羊髓、牛髓各50克。   【制法】先將5味干藥搗研為細散,再下棗膏、麻仁一起搗研,相互混合均勻,入二髓並酥,置銅制器皿中濃煎,直至可為丸如梧桐子。

  • 桃仁煎

      【來源一】《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風虛雜補酒煎》   【配方】桃仁、胡麻、蜜各500克,酥250克,牛乳2500克,地黃汁3000克。   【制法】將桃仁、胡麻研為細末,與酥、牛乳、地黃汁、蜜拌勻,合煎如饴糖狀即成。   【功效與作用】益氣養血,潤澤肌膚。   【適應證】顏面無澤,肌膚枯燥,形體瘦削等症。  

  • 曲魚膏

      【來源】《千金要方·卷七·風毒腳氣·膏》   【配方】大黃、黃芩、莽草、巴豆、野葛、牡丹、踯躅、蕪花、花椒、皂莢、附子、藜蘆各100克。   【制法】上12味藥切為細末,醋浸1晚,入豬油中小火煎煮至沸騰3遍,直至水氣盡,紗布絞去藥渣,冷凝藥液即成。   【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止痛除痺。  

  • 三神膏

      【來源】《壽世保元·卷九·癰疽》   【配方】蓖麻子仁、陳醋各500克,鹽20克。   【制法】上3味置鍋中,用槐條攪成膏。   【功效與作用】拔毒生肌。   【適應證】治癰疽發背已潰爛者。   【用法】先用豬蹄煎湯或米泔水將瘡洗淨,再用雞翎緩緩攤膏於瘡上,其皮即皺,其肉即生。   【禁忌】癰疽初起之時不宜。

  • 真珠膏

      【來源一】《證治准繩·幼科·集三·丹毒》   【配方】升麻、大黃、護火草、蛇銜草、栀子、寒水石、芒硝、大青葉、生地黃、芭蕉根、羚羊角粉、梧桐皮各50克,竹瀝800克,臘月豬油500克。   【制法】先將上述藥物打成粉狀,並將粉末放入竹瀝中浸泡一晝夜,然後濾除藥渣,將藥液與豬油一起放入鍋中,慢火熬成膏狀,然後以瓷

  • 比天助陽補精膏

      【來源】《養生四要·卷四·卻疾》   【配方】真麻油760克(取干淨鐵鍋一口,用磚架定三足,取白炭15公斤,慢慢煎煮,不可太急,恐損其藥),槐樹枝、柳樹枝、桃樹枝、榴樹枝、椿樹枝、杏樹枝、楊樹枝各2枝。   【制法】①下甘草80克,煎煮至沒有響聲為止。②下天冬、生地黃、熟地黃、遠志、麥門冬、肉苁蓉、蛇床子、牛膝、鹿茸、續斷、

  • 通經膏

      【來源】《理瀹骈文·存濟堂藥局修和施送方並加藥法》   【配方】全當歸250克,酒川芎、蒼術、熟地、烏藥、半夏、大黃、酒芍、附子、吳萸、桂枝、紅花各100克,羌活、獨活、防風、黨參、黃芪、白術、萸肉、白芷、細辛、荊芥穗、秦艽、制厚樸、青皮(醋炒)、陳皮、枳實、蘇木、生香附、炒香附、生靈脂、炒靈脂、生延胡、炒延胡、生蒲黃、炒蒲黃、莪術(醋炒

  • 地黃小煎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風虛雜補酒煎第五》   【配方】干地黃末1000克,胡麻油500克,蜜2000克,豬脂1000克。   【制法】以上4味銅器中煎,令水氣盡,即膏成。   【功效與作用】益氣養血,補益肝腎。   【適應證】治五勞七傷,身體瘦削者。久久常服,大有所益。   【用法】每次服1匙,日3

  • 治贏瘦膏煎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風虛雜補酒煎第五》   【配方】羊肝1具,羊脊膂肉1條,陳曲末250克,枸杞根5000克。   【制法】將枸杞根切為細末,煎煮3次,濾取藥液混勻,再將羊肝、羊脊膂肉切細,與曲末放入藥液中煮,再入蔥、豉、鹽如熬湯法,待稠如饴糖時即成。   【功效與作用】益氣養血,潤澤肌膚。   

  • 封臍膏

      【來源一】《惠直堂經驗方·卷一·痢疾門》   【配方】大黃、黃芩、黃柏、枳實各50克,槟榔40克,黑牽牛、白牽牛各15克,當歸、槐花各25克,地榆30克,木香15克,生姜20克,麻油400克,黃丹200克。   【制法】將上藥切碎,入麻油中浸後,慢火煎至藥物焦枯,紗布濾去藥渣,再將所濾藥油加熱,下入黃丹,不停攪拌,熬至滴水成

  • 五仁斑龍膠

      【來源】《壽世保元·卷四·補益》   【配方】人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懷牛膝(去蘆用)、甘枸杞子各500克,老鹿茸(燎去毛,截6厘米長,劈2片,水洗淨)1000克。   【制法】將上藥均入大砂鍋內,熬汁5次,將滓濾淨,再熬至5碗,則成膠矣。   【功效與作用】壯陽益腎,生精養血。   【適應證】真陽元精內乏,以

  • 楂梨膏

      【來源一】《壽世保元·卷十·雜方》   【配方】山楂、甜梨各5000克,蜜150克。   【制法】將山楂、甜梨去核,共搗取自然汁,入鍋內慢火熬,入蜜200克,共熬成膏。   【功效與作用】健脾潤肺。   【適應證】脾肺氣虛之證。   【用法】每次服1匙,每日3次。   【禁忌】實證不宜。      【來源二】《種杏仙方&mi

  • 滋陰壯水膏

      【來源】《理瀹骈文·存濟堂藥局修和施送方並加藥法》   【配方】生龜板500克(腹黑者佳,黃色及湯板不可用),用小磨麻油1500克浸熬去滓聽用,或下黃丹收亦可。元參200克,生地、天冬各150克,丹參、熟地、萸肉、黃柏、知母、麥冬、當歸、白芍、丹皮、地骨皮各100克,黨參、白術、生黃芪、川芎、柴胡、連翹、桑白皮、杜仲(炒斷絲)、熟牛膝、南

  • 太和膏

      【來源】《醫壘元戎·卷十·黃柏例》   【配方】當歸(酒浸)、肉苁蓉(酒浸)、川芎各200克,舶上茴香300克,川楝子、破故紙、楮實子、遠志(去心)、白術、韭子、白茯苓、葫蘆巴、枸杞各150克,黃蠟75克,蔥白10莖,胡桃50個(切作片)。   【制法】上用鹿角5公斤,東流河水30擔,銅灶鐵鍋2只,靠鹿頂截角,用赤石脂、鹽泥

  • 耆婆湯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七·乳石論下一十八門·石發痰結大小腹留雍老小虛贏方》   【配方】麻油200克,牛酥500克,蔥白20克,胡麻仁50克,豉100克,蜜200克,酒400克。   【制法】先將麻油置於鍋中燒開,再下蔥白煎煮,煎煮至其顏色變黃,下酥、蜜、鼓汁、麻仁等繼續煎煮至沸騰,最後下酒,不斷煎煮,直

  • 男子風虛勞損兼時氣方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風虛雜補酒煎》   【配方】甘草500克,石斛、防風、苁蓉、山茱萸、茯苓、人參、山藥各200克,桂心、牛膝、五味子、菟絲子、巴戟天、川芎各150克,地骨皮300克,丹參100克,胡麻1000克(煮取汁),牛髓1500克,生地黃汁500克,生姜汁500克,白蜜1500克,麥門冬汁

Total 347 篇文章  FirstPage PreviousPage NextPage LastPage CurrentPage:10/12  30篇文章/Page Goto: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