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本膏

      【來源】《張氏醫通·卷十五·祖方》   【配方】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各320克,人參120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加蜜一起煎煮,直至可以成丸。   【功效與作用】養血生津,潤燥止咳。   【適應證】年老之人津血俱虧,咳嗽,便秘。   【用法】取16克,酒送服。   【禁忌】食少便滑者禁用。

  • 人參款冬花膏

      【來源一】《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三·藥方》   【配方】人參、款冬花、五昧子、桑白皮各35克,紫菀50克,杏仁40克,木香、槟榔、紫蘇、半夏(制)各25克。   【制法】上藥熬成膏,煉蜜丸,雞頭子大。   【功效與作用】溫化寒痰,行氣止咳。   【適應證】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氣壅之症。   【用法】每服1丸,

  • 集靈膏

      【來源】《張氏醫通-卷十五·祖方》   【配方】天門冬、麥門冬、生地、熟地各400克,人參、枸杞各240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一起煎熬,加蜜收成膏。   【功效與作用】益氣養血,化痰止咳。   【適應證】久嗽所致氣血俱虛,咳痰困難者。   【用法】取適量,口服,每天1次。   【說明】若是血虛導致的大便困難,加當歸身;若是脾虛所致便

  • 人參膏

      【來源一】《景岳全書·卷五十三·圖集·補陣》   【配方】人參2000克。   【制法】將人參切碎,水浸後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3遍,再將所濾藥液加熱濃縮,下入蜂蜜,慢火熬至稠膏狀。   【功效與作用】大補元氣,養正調元。   【適應證】多欲之人腎氣衰疲所致的咳嗽。   【用法】每日3次,每服1湯匙,飯後服用

  • 八味生姜煎

      【來源一】《外台秘要方·卷三十六·小兒諸疾下五十門·小兒咳嗽方八首》   【配方】生姜315克,干姜180克,桂心90克,杏仁75克,甘草、款冬花、紫菀各135克,蜜300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搗研為粉末,與蜜混合後置於小火上煎煮,直至如饴狀則膏成。   【功效與作用】溫肺散寒,化痰止咳。   【適應證】

  • 清肺膏

      【來源】《理瀹骈文·存濟堂藥局修和施送方並加藥法》   【配方】生黃芩150克,南薄荷、桑白皮、地骨皮、知母、貝母、天冬、麥冬、連翹、蘇子、花粉、葶苈、芫花各100克,桔梗、橘紅、郁金、香附、荊穗、枳殼、牛子、山豆根、栝樓、旋覆花(即金沸草)、苦杏仁、川芎、白芷、馬兜鈴、前胡、蒲黃、防風、蘇梗、青皮、膽南星、防己、射干、白前、白槟榔、白丑

  • 鐵甕先生瓊玉膏

      【來源】《清官配方集成·補益方》   【配方】生地、新羅參各300克,白茯苓600克,白蜜1000克(煉淨)。   【制法】將生地熬成膏去渣,用蜜合茯苓、人參,研末收之。   【功效與作用】滋陰潤肺,填精補髓。   【適應證】精血不充之齒落發白,容顏衰老等症,又治陰虛火燥,干嗽無痰。   【用法】每日空腹酒調1匙服。   【禁忌】本方用藥

  • 溫肺膏

      【來源】《理瀹骈文·存濟堂藥局修和施送方並加藥法》   【配方】生半夏(姜汁現炒)150克,杏仁、蘇子、炙桑皮、五味子、麻黃、細辛、干姜、陳皮、官桂、葶苈子(炒)、白蒺藜各100克,西黨參、白術、蒼術、黃芪、炙甘草、川芎、白芷、荊穗、獨活、防風、百部、南星、當歸、酒芍、桔梗、枳殼、青皮、靈仙、砂仁、沙蒺藜、旋花、制香附、烏藥、大腹皮、巴戟

  • 清熱和肝化痰膏

      【來源】《清官配方集成·婦科方》   【配方】生地、麥冬、鮮石斛、花粉、生白芍、當歸、炙香附、杏仁、白菊花各100克,栝樓200克,蘆荟、橘紅、法夏各80克,鮮青果14枚。   【制法】共以水熬透去渣,再熬濃汁,兌梨膏1200克收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瀉火,和肝化痰。   【適應證】痰熱壅肺之咳嗽口渴,耳鳴胸堵,脈左關弦而近數,右寸

  • 寧嗽膏

      【來源一】《壽世保元·卷八·咳嗽》   【配方】麻黃、杏仁(去皮尖)、桔梗(去蘆)、甘草、知母、貝母、款冬花、黃芩、紫菀各25克,黃連5克,香附(童便炒)10克,膽南星50克。   【制法】上藥用水煎煮3次,濾去藥渣,然後將藥液濃縮成清膏。加蜂蜜,再熬成膏。   【功效與作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適應證】小兒一切咳嗽

  • 酥蜜膏酒止氣嗽通聲方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七·肺髒·肺虛實第二》   【配方】酥、崖蜜、饴糖、姜汁、百部汁各500毫升,棗肉、杏仁各250克,柑皮50克。   【制法】將後3味藥切為細末,與前5味混勻,微火慢煎,時時攪拌,待藥液減半即成。   【功效與作用】補益肺氣,止咳化痰。   【適應證】肺虛寒,厲風所傷,語聲嘶塞,氣息喘憊

  • 款冬花煎

      【來源一】《外台秘要方·卷九·咳嗽二十三門·新久咳嗽方三首》   【配方】款冬花、干姜、芫花根各100克,五味子、紫菀各150克。   【制法】先將款冬花、干姜及芫花根搗碎研為細末,然後將款冬花、五味子及紫菀3味加水共煎,藥成,過濾去渣,最後將芫花根末、干姜末及蜂蜜500克,一起加入到前藥中,放人銅制器皿中小火

  • 氣嗽及涕唾鼻塞方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七·肺髒·肺虛實第二》   【配方】棗肉1000克,杏仁500克,酥、生姜汁、白糖、生百部汁、白蜜各500毫升。   【制法】將棗肉、杏仁研爛,與後5味藥混勻,微火慢煎,時時攪拌,待藥液黏稠如饴糖即成。   【功效與作用】補益肺氣,止咳化痰。   【適應證】肺部受寒損傷,咳嗽上氣,鼻塞等

  • 射干煎

      【來源一】《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腸腑·咳嗽第五》   【配方】生射干、款冬花200克,紫菀、細辛、桑白皮、附子、甘草各10克,饴糖500克,生姜汁(或干姜500克)、白蜜、竹瀝各1000毫升。   【制法】將上7味藥切為細末。射干先放入白蜜與竹瀝的混合液中煎5~6沸,紗布絞取汁。再將後6味粉末水浸一夜,煎煮7沸

  • 芫花煎

      【來源一】《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腸腑·咳嗽第五》   【配方】芫花、干姜各100克,白蜜1000毫升。   【制法】將芫花、干姜研為極細末,放人白蜜巾攪拌均勻,再微火慢煎,水氣盡即膏成。   【功效與作用】溫陽散寒,止咳療嗽。   【適應證】新久咳嗽。   【用法】每服如棗核大,白天3次,晚上1次。   【注意

  • 貝母煎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九·咳嗽二十三門·暴熱咳方二首》   【配方】貝母90克,紫菀、五味子、百部根、杏仁、炙甘草各60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切碎後加水同煎,藥成,過濾去渣取汁,同地黃汁600克、生麥冬汁200克、白蜜100克、好酥50克、生姜汁20克合煎,小火慢熬,直至成膏。也可先取地黃汁、麥門冬汁及

  • 風寒咳嗽膏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九·咳嗽二十三門·冷咳方三首》   【配方】干姜90克,膠饴500克。   【制法】將干姜搗研為細粉,與饴糖混合,一起攪拌,直至均勻,再取大米1500克蒸熟,與前藥一起混合均勻。   【功效與作用】溫肺止咳,溫陽散寒。   【適應證】寒咳,症見陣發性咳嗽,咯痰清稀色白量多,遇冷加劇。  

  • 通聲膏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九·咳嗽二十三門·咳失聲方四首》   【配方】五味子、款冬花、通草各90克,杏仁50克,人參、桂心、細辛、青竹皮、菖蒲、酪酥60克,棗膏150克,白蜜、姜汁各300克。   【制法】將前9味藥物切碎,加水同煎,反復煎煮3遍,濃縮取汁,藥成,過濾去渣,再加入姜汁、棗膏同煎,不斷攪拌,混合均勻,直至膏成。

  • 地黃麥冬煎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十·肺痿肺氣上氣咳嗽二十八門·肺熱兼咳方七首》   【配方】生地黃汁、生麥冬汁各600克,生姜汁20克,酥40克,白蜜40克。   【制法】先煎煮生地黃汁、生麥冬汁和姜汁,至三分減至一分,入酥、蜜,小火慢煎如稀糖,最後入貝母末15克、紫菀末8克,攪拌均勻,備服。   【功效與作用】滋陰潤

  • 咳嗽上氣方

      【來源一】《外台秘要方·卷十·肺痿肺氣上氣咳嗽二十八門·咳嗽上氣方七首》   【配方】杏仁200克,白蜜300克,牛酥500克。   【制法】先將杏仁於瓷器中搗碎取汁1000克,取干燥的銅制器皿,先倒入600克藥汁於銅制器皿中,記錄其深淺;又倒入剩下的400克藥汁,小火慢煎,直至減至所作標記處,入白蜜及酥,再次

  • 治療肺虛寒方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十·肺痿肺氣上氣咳嗽二十八門。肺虛寒方三首》   【配方】酥、崖蜜、饴糖、生姜汁、生百部汁各200克,大棗肉、杏仁各50克,柑皮2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混合均勻後加水小火煎煮,不斷攪拌,反復濃縮,待姜汁和百部汁只剩下以前的一半,停止煎熬,膏成。   【功效與作用】降氣止咳,利咽開音。   【適

  • 蘇子煎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腸腑·咳嗽第五》   【配方】蘇子、杏仁各1000克,白蜜、生姜汁、地黃汁各1000毫升。   【制法】將蘇子搗為細末,用地黃汁、生姜汁浸之,再用紗布絞取汁,如此多遍,至蘇子味盡;熬杏仁至色黃黑,研為細末,再用地黃汁、生姜汁浸之,紗布絞取汁,如此6~7遍,至杏仁味盡。將兩次絞取汁液

  • 唾血方

      【來源】《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腸腑·咳嗽第五》   【配方】杏仁、生姜汁各1000毫升,糖、蜜各500毫升,豬膏100毫升。   【制法】用豬膏先煎杏仁,待顏色變黃,搗如膏狀,再與生姜汁、糖、蜜混勻合煎,至如膏狀即成。   【功效與作用】降氣化痰,潤肺止咳。   【適應證】上氣咳嗽,喘息不止,喉中如有物狀,唾血

  • 棗膏丸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二·肺腎經病》   【配方】葶苈子300克,陳皮300克,桔梗300克,大棗1500克。   【制法】上藥除大棗以外加水煎煮3次,合並濾液,加熱濃縮為清膏;另將大棗用水煎煮成膏,最後兩者合並加蜂蜜,收膏即成。   【功效與作用】行氣散結,降氣平喘。   【適應證】肺之積息贲證,伴其人惡寒發熱、喘嗽、發

  • 米糖膏

      【來源】《壽世保元·卷三·咳嗽》   【配方】豬板油、蜂蜜、米糖各500克。   【制法】上3味藥熬成膏。   【功效與作用】滋陰潤燥,化痰止咳。   【適應證】年老之人或久年咳嗽、聲啞證。   【用法】時時挑起l匙,口中噙化,2~5日,其嗽即止。   【禁忌】實證不宜。

  • 銀杏膏

      【來源】《壽世保元·卷三·咳嗽》   【配方】陳茶、白果、胡桃肉、蜂蜜各500克。   【制法】將上藥切碎,水浸後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3遍,將所濾汁液加熱濃縮,下人蜂蜜,慢火熬至稠膏狀。   【功效與作用】斂肺止咳,清熱化痰。   【適應證】年老之人或久年咳嗽聲啞症。   【用法】時時挑起1匙,口中噙化,不拘時服。   

  • 調元百補膏

      【來源】《壽世保元·卷四·勞瘵》   【配方】當歸身(酒洗)、懷熟地黃、人參、麥門冬(去心)、地骨皮、白術(去蘆)、蓮肉、懷山藥、甘草各250克,懷生地黃1000克,甘枸杞子、白芍(用米粉炒)、白茯苓(去皮)、薏苡仁(用米粉炒)各500克,遼五味子100克,貝母(去心)200克,琥珀20克。   【制法】上藥锉細末,和足水5

  • 如神寧嗽膏

      【來源】《壽世保元·卷四·勞瘵》   【配方】杏仁(泡去皮尖)、貝母(去心)、百部、百合、款冬花、阿膠、白茯苓(水飛去筋膜)各250克,紫菀200克,天門冬(去心)、饴糖各500克。   【制法】以上藥材飲片俱為細末,水煎3次。入饴糖、蜜,再熬。阿膠、白茯苓曬干,入前汁內,調勻如糊成膏。   【功效與作用】大斂肺氣,止咳化痰

  • 潤肺和肝膏

      【來源】《慈禧太後醫方選議·第十二章·止嗽化痰理肺醫方》   【配方】黨參50克,生薏苡仁100克,麥冬、桑葉、石斛各80克,橘紅、枳殼各40克,炙枇杷葉70克(包煎),生白芍60克,甘草30克。   【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濃汁,少兌蜜煉為膏。   【功效與作用】清肝降肺,健脾化痰。   【適應證】肝肺氣道欠調,時作咳

  • 梨膏

      【來源一】《慈禧太後醫方選議·第十二章·止嗽化痰理肺醫方》   【配方】鴨梨20個。   【制法】鴨梨去核,取汁,兌煉蜜收膏。   【功效與作用】潤肺降火,化痰止咳。   【適應證】干咳久咳,咳嗽燥嗆,咽喉干燥,失音氣促,痰中帶血。   【用法】每次服1匙,每日3次。   【禁忌】脾虛痰濕內盛及寒痰咳嗽,本方不宜。     

Total 347 篇文章  FirstPage PreviousPage NextPage LastPage CurrentPage:3/12  30篇文章/Page Goto: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