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七·乳石論下一十八門·石發熱嗽沖頭面兼口干方六首》
【配方】天門冬汁400克,生地黃汁800克,生姜汁80克,杏仁50克,白蜜320克,牛酥200克,款冬花、升麻、百部根、紫菀、麻黃各120克,炙甘草240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切碎,加水3200毫升,先煎煮麻黃,去除上沫後再下其他藥物,直至煎煮至剩余藥汁800毫升,過濾去渣,置於銅器中澄淨過濾後再置於小火上煎煮,直至減半,依次加入天門冬等汁,直至成煎。
【功效與作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適應證】咳嗽氣喘,咳唾膿血,視物模糊,食乳石後發冷者。
【用法】取1湯匙,含化,每天3~5次,直至痊愈。
【來源二】《外台秘要方·卷九·咳嗽二十三門·咳嗽方三首》
【配方】天門冬、附子、干姜、人參I80克,杏仁、椒各150克,桂心、厚樸、杜仲、苦參各90克,烏頭8克,蜈蚣5克。
【制法】先將杏仁搗爛如泥,其余藥物一起搗研為細粉、過篩,作散,再與2500克膠糖混合一起搗研,直至膏成。
【功效與作用】溫陽散寒,降氣止咳。
【適應證】咳嗽。
【用法】每次5克,口服,每日3次。
【禁忌】忌冷水、豬肉、生蔥、鯉魚。
【說明】方中烏頭、附子均有毒。
【來源三】《外台秘要方·卷十·肺痿肺氣上氣咳嗽二十八門·肺熱兼咳方七首》
【配方】生天門冬汁200克,生地黃汁、白蜜各100克,白糖150克,杏仁50克,貝母、紫菀、通草各90克,牛酥、百部根、白前、炙甘草、人參、橘皮各60克。
【制法】上述藥物切碎,加水煎煮貝母等物,藥成,濾汁去渣,入天門冬汁、生地黃汁,煎熬至減半,再入酥、蜜、糖等,煎熬至稍硬能作丸即可。
【功效與作用】養陰潤肺,化痰利咽。
【適應證】肺熱咳嗽,聲音嘶啞。
【用法】每次取10克,含化,每天4~5次。
【禁忌】忌鯉魚、蕪荑、海藻、菘菜等。
【來源四】《外台秘要方·卷十·肺痿肺氣上氣咳嗽二十八門·肺熱兼咳方》
【配方】天門冬90克,款冬花、貝母各30克,麥門冬、紫菀、茯苓、升麻各60克,生姜汁200克,蜜200克,酥20克,地黃汁600克。
【制法】先加水煎煮前面7味藥物,藥成,濾汁去渣,入生姜、地黃汁同煎,最後加蜜、酥於銀器中,與先前所得藥汁一起合煎,直至可成丸。
【功效與作用】潤肺止咳,散結利咽。
【適應證】肺熱咳嗽,咽喉腫大閉塞不通。
【用法】每次取10克,含化,不拘日夜,可服至3~5次。
【禁忌】忌醋、蕪黃、鯉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