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證治准繩·幼科·集九·肺髒部·百啐內咳》
【配方】雄黃10克,杏仁、半夏各20克,生姜汁、白蜜各50克。
【制法】先將生姜汁與白蜜一起放入鍋中煮沸,然後將雄黃、杏仁、半夏打成粉狀放入鍋中,以柳枝攪拌均勻,煎煮收膏。
【功效與作用】溫陽化痰、降氣止咳。
【適應證】小兒未滿月咳嗽。
【用法】將膏藥塗於乳頭或用糯米湯調化服用。
【禁忌】濕熱及陰虛火旺所致的咳嗽慎服。
【來源二】《普濟方·卷二百五十四·雜治門·中惡》
【配方】雄黃、朱砂、當歸、花椒各75克,烏頭、薤白各40克。
【制法】將上藥用醋浸泡一夜,放入豬油中煎5沸,濾去渣滓,兌入雄黃及朱砂末,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與作用】寬胸理氣,解毒辟穢。
【適應證】夜行及病冒霧露所致心腹脹滿,吐瀉不利;亦治諸卒百勞,四肢有病,癰腫諸病瘡。
【用法】諸卒百勞,溫酒調服,如棗核大1枚,不瘥再服,得下即除。四肢有病,癰腫諸病瘡,皆可外摩塗敷。夜行及病冒霧露,以外塗人身為佳。
【禁忌】本方外用,不宜內服。
【說明】方中雄黃、朱砂、烏頭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