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外台秘要方·卷十·肺痿肺氣上氣咳嗽二十八門·咳嗽上氣方七首》
【配方】杏仁200克,白蜜300克,牛酥500克。
【制法】先將杏仁於瓷器中搗碎取汁1000克,取干燥的銅制器皿,先倒入600克藥汁於銅制器皿中,記錄其深淺;又倒入剩下的400克藥汁,小火慢煎,直至減至所作標記處,入白蜜及酥,再次煎熬直至下降到所作標記處,膏成,貯存在於燥的瓷器中。
【功效與作用】滋陰潤肺,降氣止咳。
【適應證】咳嗽,胸悶胸痛;也可以填補虛損不足,遇風怕冷。
【用法】每日取10克,口服,每日3次,能飲酒者可以用溫酒送服,不能飲灑者,也可以用粥送服。一股服用7天後痰色可以變白,14天變稀,21天咳嗽消失。
【來源二】《外台秘要方·卷十·肺痿肺氣上氣咳嗽二十八門·咳逆上氣嘔吐方四首》
【配方】膠饴1250克,蜀椒50克,桂心9克,烏頭、大附子各10克,干姜、人參各6克,杏仁25克,天門冬15克,蜈蚣15克。
【制法】先將上述藥物搗研為細末,杏仁搗爛成膏後加入所得藥末,混合均勻,反復搗研,最後與烊化後的膠饴同煎,不斷攪拌,使其混合均勻,直至膏成。飲食不消化者,加杏仁25克;出現少氣、少腹拘急、腰痛者,加天門冬、杜仲;出現風證者加烏頭6克、附子3克,但立夏後不能加;素有痰飲者加葶苈子30克,研成粉末,一起煎熬。
【功效與作用】溫肺化飲,降逆止咳。
【適應證】咳嗽,咽喉中有腥臭氣味,頭暈頭痛眼疼,耳鳴,消瘦,胸悶,惡心嘔吐呃逆,口中多唾液,胃脘脹滿,多飲食少,勞瘵並淋證。
【用法】每次取3克,含服,白天6~7次,晚上2~3次,直至感覺到胸中溫暖為度。
【禁忌】忌豬肉、冷水、生蔥、鯉魚等物。
【注意】方中烏頭、附子及葶苈子均有毒。
【來源三】《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腸腑·咳嗽第五》
【配方】干姜300克,膠饴1000克。
【制法】干姜研為細末,與膠饴混勻,放入鍋中與米同蒸,待熱則取如棗大藥膏含之,慢慢咽下藥汁。
【功效與作用】補脾益肺,溫陽散寒。
【適應證】食寒飲冷所致的咳嗽、痰白而稀等症。
【用法】白天5次,晚上2次。
【禁忌】熱證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