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膏方 >> 牛黃膏

牛黃膏

  【來源一】《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熱論第十四》

  【配方牛黃(現多用人工牛黃代替)12.5克,朱砂郁金牡丹皮各15克,腦子、甘草各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或為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涼血。

  【適應證】治熱入血,發狂不認人。

  【用法】每服1丸,水化下。

  【說明】此方亦載於:①《古今醫統大全·卷二十一·藥方》。②《萬病回春·卷四·癫狂》。

  

  【來源二】《本草綱目·卷五十·牛黃》

  【配方】牛黃3克,蜜10毫升。

  【制法】將牛黃用蜜調和成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利膽退黃。

  【適應證】初生胎熱或身體黃者。

  【用法】取膏適量,用乳汁化開,時時滴兒口中。

  【禁忌】小兒形色不實者,勿多服。

  【說明】此方出自《錢氏小兒方》。

 

  【來源三】《醫壘元戎·卷十二·朱砂例》

  【配方人參12.5克,甘草25克,牙硝5克,雄黃35克,朱砂5克,蛤粉100克,生龍腦2.5克,金銀箔4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以金銀箔為衣。

  【功效與作用】鎮驚化痰。

  【適應證】治驚化痰,涼膈鎮心,祛邪熱,止涎漱。

  【用法】一歲兒,每服綠豆大,薄荷湯化下。量歲數臨時加減服之。飯後服。

  【說明】不可過量服用。

 

  【來源四】《保嬰撮要·卷六·潮熱》

  【配方】蠍尾49枚,巴豆肉(去油)7.5克,梅花腦半匙,辰砂10克,郁金、牛黃各5克,麝香1匙。

  【制法】上研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清熱化痰,熄風止痙。

  【適應證】治壯熱,咽喉涎響,或不省人事,或左右手偏搐,或唇口眼鼻顫動,此涎熱內蓄、風邪外感也,宜急服之。

  【用法】每服1克,蜜水調下。

  【說明】不可過量服用。

 

  【來源五】《世醫得效方·卷十六·外障》

  【配方】牛黃5克,犀角10克,金、銀箔各5片,甘草2克。

  【制法】將上藥研為細末,煉蜜後下入藥末,攪拌如膏狀。

  【功效與作用】祛風定驚。

  【適應證】治小兒通睛,欲看東邊,則見西邊事物,此肝受驚風所致。

  【用法】每服3克,薄荷湯調服。

  【說明】不可過量服用。

 

  【來源六】《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八·痫證候第二十二》

  【配方】膽南星、全蠍(去毒,炒)、蟬蛻(去足)各10克,僵蠶(去嘴,炒)、白附子防風天麻(煨)各5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蒸棗肉研膏丸,如小豆大。

  【功效與作用】鎮驚安神。

  【適應證】治小兒風痫迷悶,抽搐潮涎。

  【用法】用荊芥淡姜湯調服。

  【注意】方中全蠍有毒,慎用。

 

  【來源七】《壽世仙丹·內科經驗良方·卷一·寒門》

  【配方】牛膠100克,大黃末、五倍子末各25克,肉桂末、獨活末各15克。

  【制法】牛膠以酒500克、姜汁100克溶化。上藥末攪勻,成膏。

  【功效與作用】祛風散寒,化瘀止痛。

  【適應證】外感風寒,傷寒流氣,肢體痛腫之症。

  【用法】膏垌布攤開貼患處,日2次。

  【禁忌】風濕熱痺痛及外感風熱之痛不宜。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