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類證治裁·卷四·三消論治·附方》
【配方】人乳、生地汁、藕汁、黃連、花粉、姜汁各100克,白蜜600克。
【制法】先將黃連、花粉研為細末,將人乳、生地汁、藕汁放入鍋中煮沸,然後用小火熬制成膏狀,再將前藥末下入鍋中,不斷攪拌,然後再放入姜汁、白蜜,攪拌均勻後用小火熬制成膏。
【功效與作用】滋陰清熱,益胃生津。
【適應證】消渴證心肺有熱而致的口干口渴。
【用法】每日3次,每服1湯匙,飯後服用,噙化。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來源二】《丹溪治法心要·卷三·消渴第二十九》
【配方】黃連末、生地汁、牛乳汁、白蓮藕汁各500克。
【制法】將生地汁、牛乳汁、白蓮藕汁混勻後慢火濃縮,再下入黃連末,攪拌,煎至如饴糖狀,即膏成。
【功效與作用】清熱瀉火,滋陰生津。
【適應證】消渴所致的口舌干燥,渴喜冷飲等症。
【用法】每次服1匙,每日3次。
【來源三】《十便良方·卷二十一·治積熱等疾諸方》
【配方】藕汁150克,生地黃汁150克,生薄荷汁50克,蜜50克,生姜汁50克,當歸15克。
【制法】先將前5味藥放入石器內慢火熬成稠膏。
【功效與作用】涼血解肌,除五心煩熱。
【適應證】陰虛火旺、血熱不養肌之紫癜、汗斑。
【用法】每次服15克,濃煎當歸湯化下,不拘時候。
【禁忌】皮膚見紫黯斑,肌肉刺痛之血瘀證禁用。
【來源四】《楊氏家藏方·卷三·傷寒方一十一道》
【配方】藕汁、生地黃汁各60毫升,生薄荷汁、蜜各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
【制法】將上述藥物一起小火煎熬成膏。
【功效與作用】涼血解肌,養陰除熱。
【適應證】五心煩熱。
【用法】取半湯匙,濃煎當歸湯化服,不拘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