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千金要方·卷十七·肺髒·肺虛實》 【配方】枸杞根皮500克,石膏400克,白前、杏仁各150克,橘皮、白術各250克,赤蜜350毫升。 【制法】將前6味藥切碎,水煮濾汁,水煎3遍將濾汁混勻後濃縮,再下入赤蜜,濃縮至如膏狀。 【功效與作用】清熱化痰,瀉肺定喘。 【適應證】肺髒實熱,胸憑仰
【來源】《魯府禁方·卷一·痰火》 【配方】生地黃240克,熟地黃、核桃肉、紅棗肉、蓮肉、柿霜、山茱萸各60克,枸杞、胡黃連、人參、知母、貝母、銀柴胡、诃子肉、牡丹皮、地骨皮、山藥、黃芪、黃芩、黃柏、陳皮、白沙參、杏仁、桔梗、黃菊花、五味子、白芍、栀子、香附、松花、天門冬、麥門冬、厚樸、枳殼、當歸、白術、桑白皮、天花粉、栝
【來源】《壽世仙丹·內科經驗良方·卷一·寒門》 【配方】燕子窩土200克,田螺100克,鴨蛋1個,白醋100克。 【制法】四味攪勻,成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暑。 【適應證】夏月傷暑,皮膚受熱,口燥不已,四肢熱極難當。 【用法】敷於臍上下,其熱即下行,內外俱涼,然後服五苓散方。
【來源】《保童秘要·鼻》 【配方】黃連50克,艾葉、升麻、防風、大黃各30克,樸硝80克。 【制法】上藥切碎,水煮濾汁,如此三遍,將所濾汁液濃縮,加入蜂蜜收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適應證】鼻如噴火,鼻內出血,伴隨有口干口苦,大便秘結等症。 【用法】每服1匙,1日3次。 【禁忌】不宜過量服用。
【來源】《清宮配方集成·脾胃方》 【配方】生地炭200克,棗皮、陳皮、法夏各60克,白術100克,當歸、冬瓜仁各160克,灶心土、黑芝麻、茯神各100克,黃連炭、生姜各40克,焦三仙各200克,甘草40克,紅棗肉27個,桂圓肉30克。 【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濃汁,兌煉蜜800克收膏。 【功效與作用】溫振脾陽,祛痰化積。
【來源】《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三·瘿瘤咽喉疬瘘二十八門·漏液方》 【配方】干枸杞根100克,胡粉200克,干商陸根200克,干薔薇根、炙甘草各100克,滑石200克。 【制法】將上藥搗研為細末、過篩,用醋調和成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收斂止汗。 【適應證】漏液、狐臭,症見腋下及足心、手掌、陰
【來源】《慈禧太後醫方選議·第二十九章·單味藥方》 【配方】五味子500克。 【制法】水洗淨,浸半日,煮爛濾去滓,再熬似饴,少兌蜂蜜收膏。 【功效與作用】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適應證】體虛之失眠、久咳、久瀉、自汗、遺精等症。 【用法】空腹服用,每次1湯匙。 【禁忌】本方滋補,失眠
【來源】《蘭室秘藏·卷上·消渴門》 【配方】半夏20克,熟甘草、白豆蔻仁、人參、蘭香、升麻、連翹、桔梗各50克,生甘草、防風各100克,酒知母150克,石膏300克。 【制法】將上藥研為極細末,湯浸蒸餅,和勻成劑,捻為薄片,曬干,再碎如米粒大。 【功效與作用】補脾益氣,清熱瀉火。 【適應證】消渴。飲水極甚,善
【來源】《清官配方集成·補益方》 【配方】黃芪600克。 【制法】將上藥切碎,水浸後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三遍,再將所濾藥液加熱濃縮,下入蜂蜜,收膏即成。 【功效與作用】補中益氣,調榮同衛。 【適應證】陽虛自汗,癰疽不起,四肢無力,氣虛下陷,男子遺精便血,婦女崩漏帶下,痰嗽虛喘,形體贏弱。凡男婦老幼一切氣虛不足之症,並皆
【來源】《千金翼方·卷七·婦人三·盜汗》 【配方】豬膏、生姜汁、白蜜各1000毫升,清酒500毫升。 【制法】將上4味藥,攪拌均勻,慢火煎之如膏狀即成。 【功效與作用】溫中補虛,滋陰益氣。 【適應證】婦人產後體虛,往來寒熱,乏力自汗等症。 【用法】隨意酒服。 【禁忌】實證不宜服。
【來源】《十便良方·卷二十一·治積熱等疾諸方》 【配方】生艾葉150克。 【制法】冬月以熟艾和水搗爛塗於頸部亦可。 【功效與作用】祛風清熱。 【適應證】外感風熱之咽喉不利,腫塞,氣道不通。 【用法】以生艾葉搗爛敷腫上。
【來源】《十便良方·卷二十一·治積熱等疾諸方》 【配方】百草霜,適量。 【制法】用百草霜研,細醋調成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熱毒壅滯之舌腫。 【用法】於舌上下敷之,以針決出血汁。 【禁忌】舌體潰爛、流膿者。
【來源一】《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胃腑·痼冷積熱第八》 【配方】生地黃汁2500毫升,茯神、知母、玉竹各200克,栝樓根250克,竹瀝150毫升(一方用竹葉100克),生姜汁、白蜜、生地骨皮各1000毫升,石膏400克,生麥門冬汁5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切碎,水煮濾汁,水煎三遍將濾汁混勻後濃縮,再下
【來源】《魯府禁方·卷一·痰火》 【配方】青嫩栝樓汁800克,竹瀝40克,白蜜400克。 【制法】先將栝樓汁加入到砂鍋內,慢火煎熬,直至減半,入竹瀝、白蜜,再煎熬至沸騰數次,直至膏成,瓷罐收貯。 【功效與作用】清熱化痰,寬胸理氣。 【適應證】上焦痰火。 【用法】取20克,倒入茶盞中,白開水送服,可不拘時服
【來源】《本草綱目-卷五十·羊》 【配方】煉羊脂、煉羊髓各200克,煉蜜、生地黃汁各500毫升,生姜汁100毫升。 【制法】先將羊脂及羊髓煎滾,下蜜、生地黃汁及生姜汁,不停攪拌,小火煎熬成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滋陰,退熱除蒸。 【適應證】肺痿骨蒸。 【用法】取1湯匙,空腹溫酒調服或入粥食服。 【說明】此方出自《飲
【來源】《本草綱目·卷十八·剪草》 【配方】剪草640克,蜜1280克。 【制法】將剪草洗淨,曬干搗研為細末,入蜜和為膏,貯存於容器中,不得犯鐵器,一日蒸一次,九蒸九曬為止。 【功效與作用】涼血止血。 【適應證】勞瘵吐血損肺及嗽血妄行。 【用法】病人五更起床,面東而坐,不得語言,用藥匙抄藥4匙,口服,良久
【來源】《壽世保元·卷四·勞瘵》 【配方】生姜汁、生藕汁、白果汁、蘿卜汁、梨汁、荸荠汁、白糖霜各100克,豬油20克。 【制法】以上各汁,入砂鍋內熬。加白糖霜,再煎數次。下蜜,再煎,入豬油,同煎成膏。 【功效與作用】清肺降火,止咳化痰。 【適應證】久咳痰火之證。 【用法】每服1匙,每日3次。 【禁忌】
【來源】《奇效良方·卷二十二·痨瘵通治方》 【配方】豬脊骨1條,酒3000克,青蒿50克,烏梅10個,柴胡、秦艽各50克,蜜250克,白茯苓、當歸、人參、川芎、肉苁蓉(酒浸)、巴戟(去心,酒浸)、牛膝(酒浸)、茴香(微炒)、破故紙(炒)、五味子各50克,鱉甲(去裙,炙)、沉香各25克,鹿茸(酒浸,酥炙)、附子(炮,去皮臍
【來源】《馮氏錦囊秘錄雜證大小合參·卷十一·方脈痨瘵合參》 【配方】熟地400克,生地200克,丹參、丹皮、牛膝各120克,薏苡仁240克,地骨皮、紫菀、款冬花各80克,麥冬160克,姜炭24克,白蜜(另煉,入藥)240克。 【制法】上藥加清水煎,取頭汁、二汁,去渣,小火煉成膏滋,收入瓷器中貯存,再入白茯苓(研淨末)120克、川貝母(去心,研淨,末)96
【來源】《種福堂公選良方·痨》 【配方】雪梨汁20杯,生地汁、茅根汁、藕汁各10杯,蘿卜汁、麥冬汁各5杯,蜜500克,饴糖400克,姜汁半杯。 【制法】將上藥混勻,慢火煎,濃縮如膏狀即成。 【功效與作用】涼血止血,潤肺止嗽。 【適應證】咯血吐血,痨嗽久不止。 【用法】每服1~2匙,每日3次。 【禁忌】屬虛寒證者勿服
【來源一】《丹溪心法·卷二·勞瘵十七》 【配方】羊肺1具,杏仁50克,柿霜、真酥、蛤粉各50克,白蜜100克。 【制法】先將羊肺洗干淨,再將後五味藥搗爛,加水攪拌,然後灌入羊肺中,煮熟後服食。 【功效與作用】補肺潤燥,降氣止咳。 【適應證】肺痨久嗽,甚則咳逆上氣。 【用法】每日3次,1日服完。 【禁忌
【來源】《仁齋直指方論·卷九·又治勞瘵證方法》 【配方】黑嘴白鴨1只,大京棗1000克,參苓平胃散500克,陳煮酒1瓶。 【制法】先將鴨縛定腳,量患者飲酒多少,隨量將酒燙溫,再將鴨頸割開滴血入酒,攪勻飲服,直入肺經,潤補其肺。將鴨拔去毛。於脅邊開一孔,取出內髒,再將大京棗去核,用參苓平胃散填入,將棗填滿鴨肚中。用砂罐
【來源】《類證治裁·卷二·咳嗽論治·附方》 【配方】百部500克。 【制法】將百部切碎,水浸後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三遍,將所濾汁液加熱濃縮,下入蜂蜜收膏。 【功效與作用】潤肺止咳,化痰殺蟲。 【適應證】肺痨常年咳嗽,余無他症,諸藥不效者。 【用法】每日3次,每服1湯匙,飯後服用,用溫開水
【來源】《良朋匯集經驗神方,卷二·虛勞門》 【配方】人乳、白蘿卜汁、梨汁、藕汁、韭菜汁各50克,黑豆150克,蜂蜜200克。 【制法】黑豆炒炭存性,打成粉末備用。除蜂蜜外,余藥放入銅鍋中,先用大火將藥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時應及時攪拌,防止粘鍋,煮至2~5小時,待到鍋中逐漸形成稠膏狀,放人制備好的黑豆粉,攪拌均勻,然
【來源】《種杏仙方·卷一·勞瘵》 【配方】白糖、蜜、蘿卜汁、姜汁、藕汁、雪梨汁、入乳汁各300克,柿霜7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混合在一起,置於瓷器中,用火煎熬成膏。 【功效與作用】益氣養陰,化痰止嗽。 【適應證】虛勞痰嗽。 【用法】取1湯匙,口服,每天2次。
【來源】《魯府禁方·卷一·福集,勞瘵》 【配方】梨汁、蘿卜汁、藕汁、乳汁各200克,柏枝汁400克,知母、黃柏各80克。 【制法】先將梨汁、蘿卜汁、藕汁、柏枝汁一起煎熬成膏,再入知母、黃柏末,攪拌均勻。 【功效與作用】養陰清熱,化痰止咳。 【適應證】勞瘵。 【用法】取2茶匙,白開水送下。
【來源】《萬病回春·卷四·虛勞》 【配方】黃柏、知母、胡桃仁、蜂蜜各240克,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各120克,杏仁42克。 【制法】先將黃柏、知母、童便600毫升、側柏葉50克煎至800毫升,過濾去渣,下天門冬、麥門冬、熟地黃於汁內,加水400毫升煎汁,過濾去渣,再搗爛如泥,加水200~ 400毫升將其熬熟
【來源】《萬病回春·卷四·虛勞》 【配方】雪梨汁600克,藕汁、鮮生地黃汁、茅根汁各300克,麥門冬汁、蘿卜汁各150克。 【制法】將上述6種汁重新過濾去渣,取清汁,置於火上熬煉,下蜜960克、饴糖480克、姜汁25克,直至煎熬如稀糊狀,則膏成。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陰,化痰止嗽。 【適應證】咯血、吐血、嗽血
【來源】《奇效良方·卷五十·諸血通治方》 【配方】生地黃汁、藕汁各500克,黃牛乳750克,胡桃仁(研如糊)10枚,生姜汁250克,干柿(細锉,研如糊)5枚,大棗(浸去核,細研如糊)21枚,清酒500克,黃明膠(炙燥,為末)、秦艽(為末)各25克,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如糊)150克。 【制法】將前7味藥同入清
【來源】《醫宗必讀-卷六·虛痨》 【配方】麥門冬、生地黃各100克,橘紅、桔梗各30克,川貝、甘草各20克,龍眼肉、薏苡仁各80克,薄荷25克。 【制法】將上藥切碎,水漫後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三遍,再將所濾汁液加熱,濃縮後下入蜂蜜收膏。 【功效與作用】滋陰清熱,化痰止咳。 【適應證】虛勞,陰虛內熱、煉液為痰、肺氣不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