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疏風解毒,涼血通腑。主治丹毒。
【偏方組成】銀花12克,赤芍9克,黃芩6克,連翹9克,荊芥3克,山桅9克,竹葉6克,枳實4.5克,大黃4.5克,薄荷2.4克(後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李某,女,51 歲。患者三天前開始自覺面部瘙,如蟲行之狀,嗣後面部皮膚隱現掀紅,即癢且痛,常感惡寒發熱,頭痛惡嘔,胸悶不舒,呼吸急促,大便干結已三天未行。檢查眼睑、前額和鼻梁三處皮膚.紅,赤色如丹,形如雲片;體溫38.3℃。經西醫診斷,為顏面部丹毒。診見舌赤,少苔,脈浮數。證系熱邪郁於血分,外受風邪,風熱相搏,誘發而為抱頭火丹。治宜疏風解毒,佐以涼血通腑。以此方煎湯內服,另囑其以消炎軟膏敷貼局部,每日換一次。用藥之第二日,寒熱已解,大便暢行,紅腫亦見小退。惟中焦之熱尚盛,將方中荊芥、大黃去之,加人黃連2.4克,囑其再進2劑。藥後紅腫完全消失,胸膈爽快,食之味香。但面部皮膚尚有微癢,轉用以涼血疏風之劑,其方為:菊花9克,丹皮4.5克,玄參9克,桑葉9克,生地12克,蟬衣4.5克,炒山桅6克,甘草3克。又連進3劑,諸症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