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化痔解毒。主治痔瘡,證見濕毒下注,陰傷血熱妄行所引起的腸風下血或便後出血,或便前出血,或糞中夾血,血色鮮紅者。
【偏方組成】槐花、海蛤殼各30克,旱蓮草、生地各15克,浙貝12克,黃柏、丹皮、枳殼各10克,當歸尾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文火水煎,分2次溫服。
【加減】腸中燥熱,大便秘結者,除海蛤殼、浙貝,加熟軍15克、決明子30克、火麻仁30克;內痔出血甚者,加仙鶴草20克、側柏葉10克;肛周膿腫,腫痛明顯者,穿刺有膿者,除生地、旱蓮草,加蒲公英30克、桃仁10克、穿山甲6克;年老體弱者,除黃柏,加生黃芪30克、紅楂肉30克。
【病例驗證】汪某,女,57 歲。患者就診前兩天便後發現肛門緣長出一腫塊,疼痛難忍,行走受限,自用痔瘡膏外敷不見好轉,舌紅,苔黃,脈弦,肛檢1見:3點處可見有2 x2厘米,大小橢圓形腫塊,表面紫色,質硬,觸痛明顯,診斷為血栓性外痔。辨證為濕熱下注,灼傷脈絡,血溢脈外皮下,治以此方煎湯口服,外敷自制消痔四黃膏。囑其每日便後用雙黃魚馬倍湯熏洗,經治五日,肛門腫痛已基本緩解,行走自如。肛檢,痔表皮已皺縮,血栓吸收。再囑其服藥三日,同時每日便後繼續熏洗、外敷。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