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川貝母的鑒別方法

川貝母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川貝母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n.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其原植物的地下鱗莖由數瓣像小貝殼一樣的鱗片聚合而成,故名貝母。川貝母主產於四川,故名,簡稱川貝。

  【藥材歷史考證】貝母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無川貝母、浙貝母之分。《本草經集注》雲:“今出近道。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新修本草》雲:“此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潤州、荊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諸州亦有。”根據以上本草所述及《本草圖經》所附“峽州貝母”圖考證,古代本草所載的貝母主流品種應為百合科貝母屬多種植物。

  明代以後貝母始有川貝母、浙貝母之分,至蘭茂《滇南本草》苦馬菜條附案中首次出現川貝母之名。《本草匯言》也載:“川者為妙。”《軒岐救正論·;偽藥必辨》指出當時有以浙貝母偽充川貝母的情況。可見自古即以川貝母為貝母中的佳品。

  【植物形態鑒定

  1.川貝母多年生草本。植株長15~50cm。鱗莖卵圓形,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5~17mm。葉2~3對,常對生,少數在中部間有散生或輪生,披針形至線形,長4~12cm,寬3~10mm,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無柄。花單生,極少2~3朵,紫色至黃綠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數僅具斑點或條紋;每花具狹長形葉狀苞片3枚,寬2~4mm;花被片6,通常紫色,蜜腺窩在背面明顯凸出;雄蕊6,花藥近基著,花絲稍具或不具小乳突;柱頭3裂,裂片長3~5mm。蒴果長寬各約16mm,具有6條寬1~1.5mm的縱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暗紫貝母與川貝母主要區別特征:葉僅下面的1~2對為對生外,均為互生或近於對生,先端不卷曲,葉狀苞片1;花被深紫色,略有黃色小方格,蜜腺窩不明顯,柱頭裂片長約1mm。

  3.甘肅貝母與川貝母主要區別特征:葉通常最下面2枚對生,向上2~3枚散生,先端通常不卷。花1~2朵,淺黃色,有黑紫色斑點,葉狀苞片1。柱頭裂片通常不到1mm。

  4.梭砂貝母與以上各種主要區別特征:莖生葉3~5枚,互生,較緊密地生於植株中部或上部1/3處;在果期,宿存的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

  【藥材性狀鑒定

  1.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2.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3.爐貝: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類白色。

  1.松貝、青貝:澱粉粒甚多,廣卵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狀,直徑5~64μm,臍點短縫狀、點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層紋隱約可見。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圓形或扁圓形。螺紋導管直徑5~26μm。

  2.爐貝:澱粉粒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人字狀、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

  【商品規格

  1.松貝

  一等:干貨。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鱗瓣2,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頂端閉口,基部底平。表面白色,體結實,質細膩。斷面粉白色。味甘微苦。每50g在240粒以外,無黃貝、油貝、碎貝、破貝及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頂端閉口或開口,基部平底或近似平底。每50g在240粒以內。間有黃貝、油貝、碎貝、破貝。

  2.青貝

  一等:干貨。呈扁球形或類圓形,兩鱗片大小相似。頂端閉口或微開口,基部較平或圓形。表面白色,細膩,體結實。斷面粉白色。味淡微苦。每50g在190粒以外。對開瓣不超過20%。無黃貝、油貝、碎貝及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每50g在130粒以外。對開瓣不超過25%。間有花油貝、花黃貝,不超過5%。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每50g在100粒以外。對開瓣不超過30%。間有油貝、碎貝、黃貝,不超過5%。

  四等:與一等區別為頂端閉口或開口較多,表面牙白色或黃白色。大小粒不分。兼有油粒、碎貝、黃貝。

  【生境分布】生於山地林中、灌叢下、草地、河灘、山谷等濕地或巖縫中。川貝母主要分布於四川西部、西藏南部至東部、雲南西北部等地。暗紫貝母分布於四川、青海、甘肅等地。甘肅貝母分布於甘肅、四川和青海。梭砂貝母主產於雲南、四川、青海和西藏。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采挖,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

  【性能功用】苦、甘,微寒。歸肺經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內服:3~9g,研粉沖服,一次1~2g。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防蛀。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