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干姜的鑒別方法

干姜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干姜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Willd.) Rosc.的栽培品種藥姜的干燥根莖。因其主產於四川,又名川姜。據調查,在姜的主產區四川,干姜和生姜是兩個栽培品種,品質不同,並且有各自不同的栽培方法。生姜的原植物栽培品種名菜姜,曬干後極易干癟而不作藥用干姜;干姜的原植物栽培品種名藥姜,曬干後仍較堅實。

  【藥材歷史考證】生姜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曰:“干姜,今惟出臨海章安,兩三村解作之。蜀漢姜舊美,荊州有好姜,而並不能作干者。”《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以漢、溫、池州(今四川、浙江、安徽境內)者為良。苗高二三尺,葉似箭竹葉而長,兩兩相對,苗青,根黃,無花實,”《本草綱目》曰:“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或作子姜,宿根謂之母姜也。”《本草綱目》曰:“今江西、襄、均皆造,以白淨結實者為良,故人呼為白姜,又日均姜。凡入藥並宜炮用。”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本品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革本,高0.5~1m。根莖橫走,扁平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葉2列,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20~25cm,無毛,無柄;葉舌膜質,長2~4mm。總花梗長達25cm;花莖從根莖發出,穗狀花序橢圓形,長4~5cm;苞片卵形,長約25mm,淡綠色或邊緣淡黃色,頂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cm;花冠黃綠色,管長2~2.5cm,裂片披針形;唇瓣中央裂片長圓狀倒卵形,短於花冠裂片,有紫色條紋及淡黃色斑點,側裂片卵形,長約6mm;雄蕊1,暗紫色,花藥長約9mm;藥隔附屬物鑽狀,長約7mm。花期秋季,栽培者很少開花。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枝,長3~7cm,厚1~2cm。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節。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顆粒性,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干姜片:為不規則的縱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狀分枝,長1~6cm,寬1~2cm,厚0.2~0.4cm。外皮灰黃色或淺黃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節,切面灰黃色或灰白色,略顯粉性,可見較多的縱向纖維,有的呈毛狀。質堅實,斷面纖維性。氣香,特異,味辛辣。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淡黃棕色。澱粉粒眾多,卵圓形、橢圓形、三角狀卵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5~40μm,臍點點狀,位於較小端,也有呈裂縫狀者,層紋有的明顯。油細胞及樹脂細胞散於薄壁組織中,內含淡黃色油滴或暗紅棕色物質。纖維成束或散離,先端鈍尖,少數分叉,有的一邊呈波狀或鋸齒狀,直徑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細紋孔,常可見菲薄的橫隔。梯紋、螺紋及網紋導管多見,少數為環紋導管,直徑15~70μm。導管或纖維旁有時可見內含暗紅棕色物的管狀細胞,直徑12~20μm。

  【生境分布】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廣為栽培,主產於四川。

  【采集加工】冬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趁鮮切片曬干或低溫干燥者稱為“干姜片”。

  【飲片炮制

  1.干姜:除去雜質,略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

  2.姜炭:取干姜塊,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色,內部棕褐色。

  【飲片鑒別】本品為不規則片塊狀,厚0.2~0.4cm。總灰分不得過5.5%。

  【性能功用】辛,熱。歸脾經胃經腎經心經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於脘腹冷痛,嘔吐瀉洩,肢冷脈微,痰飲喘咳。內服:3~9g,水煎服。

  【附注】置陰涼干燥處貯藏,防蛀。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