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地龍的鑒別方法

地龍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地龍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钜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的干燥體。又名蚯蚓。蚯蚓,由丘引二字演化而來。該動物糞便累積在地上如小丘,其爬行時先將身體的後段收引,再使前段伸出,一伸一引,蠕動前進,故名蚯蚓。因其通常生活於地下,暴雨前即出現在地面上,能夠預知天氣陰晴,故又名地龍。因其主產於廣東、廣西,故名廣地龍。

  【藥材歷史考證】本品原名“白頸蚯蚓”,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又名之土龍。《藥性論》名之地龍子。《本草圖經》雲:“白頸蚯蚓,生平土,今處處平澤皋壤地中皆有之,白頸是老者耳。三月采,陰干。一雲須破去土鹽之,日干。方家謂之地龍。治腳風藥,必須此物為使,然亦有毒。曾有人因腳病藥中用此,果得奇效,病既愈,服之不辍,至二十余日,而覺躁愦亂,但欲飲水不已,遂至委頓。凡攻病用毒藥已愈,當便罷服也。”《本草綱目》雲:“今處處平澤膏壤地中有之。孟夏始出,仲冬蟄結,雨則先出,晴則夜鳴。”根據以上本草所記載的分布及生活習性考證,應包括钜蚓科、正蚓科多種動物。

  【動物形態鑒定】長圓柱形,前端稍尖為口,後端渾圓,有橫裂的肛門。體長150~370mm,寬6~12mm。背部紫灰色,腹部稍淡。全體表面由一百多個環節組成,除生殖環帶外,每環節上均有一圈灰白色剛毛。在14、15、16三節處,生殖時產生生殖環帶,環帶閉合呈戒指狀,無剛毛。在環帶腹面(14節)正中,有一個雌性生殖孔。在18節腹面兩側外緣有淺皮褶,中間有一對乳頭狀突起的雄性生殖孔。在6~9各節間,還有3對受精囊孔。

  【藥材性狀鑒定】呈長條狀薄片,彎曲,邊緣略卷,長15~20cm,寬1~2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為生殖環帶,習稱“白頸”,較光亮。體前端稍尖,尾端鈍圓,剛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淺。雌生殖孔在第十八節腹側剛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緣有數環繞的淺皮褶,內側剛毛圈隆起,前面兩邊有橫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邊10~20個不等。受精囊孔2對,位於7/8~8/9節間一橢圓形突起上,約占節周5/11。體輕,略呈革質,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

  【藥材顯微鑒定】廣地龍(參環毛蚓)粉末:淡灰色或灰黃色。①斜紋肌纖維無色,少數淡棕色,肌纖維易散離或相互絞結,大多彎曲或稍平直,直徑4~36(~66)μ,m,邊緣常不整齊,有的局部膨大,明暗相間紋理不明顯。②表皮黃綠色或黃棕色,細胞界限不明顯,有暗棕色色素顆粒,散在或聚集成條狀、網狀。③剛毛少見,常碎斷散在,淡棕色或黃棕色,中部直徑34~63μm。先端多鈍圓,表面可見縱裂紋。

  【藥材理化鑒定

  【生境分布】喜穴居潮濕腐殖質多的土壤中,體色因環境不同而異,具有保護色的功能。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

  【采集加工】春季至秋季捕捉,及時剖開腹部,除去內髒及泥沙,洗淨,曬干或低溫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切段,干燥。

  【性能功用】鹹,寒。歸肝經脾經膀胱經。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痫抽搐,關節痺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症。內服:4.5~9g,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附注

  1.置通風干燥處貯藏,防霉,防蛀。

  2.據《中國藥典》2005年版記載,作為地龍入藥的還有同科動物通俗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環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體。習稱“滬地龍”。夏季捕捉,及時剖開腹部,除去內髒及泥沙,洗淨,曬干或低溫干燥。其藥材性狀鑒別:長8~15cm,寬0.5~1.5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受精囊孔3對,在6/7至8/9節間。第14~16節為生殖帶,較光亮。第18節有一對雄生殖孔。通俗環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狀或陰莖狀;威廉環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縱向裂縫狀;栉盲環毛蚓的雄生殖孔內側有1或多個小乳突。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