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牽牛子的鑒別方法

牽牛子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牽牛子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圓葉牽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種子。《本草經集注》釋其名曰:“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易藥,故以名之。”李時珍釋其名曰:“近人隱其名為黑丑,白者為白丑,蓋以丑屬牛也。”其種子入藥,名牽牛子。

  【藥材歷史考證】牽牛子的始載本草為《名醫別錄》。《新修本草》雲:“此花似旋菖花,作碧色,又不黃,不似扁豆。”旋菖花,即旋花。《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苗蔓生,花碧色,子若養麥,三稜,黑色,九月已後收子。”《開寶本草》曰:“此藥蔓生,花如鼓子花,而稍大,作碧色。子有黃殼作小房。實黑,稍類荞麥。”鼓子花,即旋花。《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二月種子,三月生苗,作籐蔓,繞蓠牆,高者或三二丈。其葉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紅帶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結實,外有白皮,裡作球。每球內有子四五枚,如養麥大,有三稜,有黑、白二種。九月後收之。”並附有“越州牽牛子”圖。《本草衍義》曰:“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開,日西合。”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與現今藥用牽牛子相符。其中《本草圖經》所載葉“有三尖角”者,結合其所附“越州牽牛子”圖(所繪葉片三裂)考證,應為裂葉牽牛Pharbitis nil(L.)Choisy。

  【植物形態鑒定

  1.裂葉牽牛:一年生纏繞草本,莖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長硬毛。葉互生,葉柄長2~15cm;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3裂,稀5裂,長4~15cm,寬5.5—14cm,基部圓,心形,中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側裂片較短,葉面被微硬的柔毛。花序有花1~2朵,腋生,花序梗通常短於葉柄;花梗長2~7mm;小苞片線形;萼片5,近等長,線狀披針形,長2~2.5cm,外面被開展的剛毛;花冠漏斗狀,長5~10cm,藍紫色或紫紅色,管部色較淡,頂端5淺裂;雄蕊5,不等長;子房無毛。蒴果近球形,直徑8~13mm,3瓣裂。種子卵狀三稜形,長約6mm,黑褐色或米黃色,被褐色短絨毛。花期6~9月,果期7~9月。

  2.牽牛與裂葉牽牛主要區別特征:葉片通常全緣,不分裂;3片外萼片長橢圓形,漸尖,長11~16mm;2片內萼片線狀披針形。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似橘瓣狀,長4~8mm,寬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黃白色(白丑)。背面有1條淺縱溝,腹面稜線的下端有1點狀種臍,微凹。質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皺縮折疊的子葉,微顯油性。氣微,味辛、苦,有麻感。

  水試:取本品,加水浸泡後種皮呈龜裂狀,手捻有明顯的粘滑感。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淡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深棕色,形狀不規則,壁微波狀。非腺毛單細胞,黃棕色,稍彎曲,長50~240μm。子葉碎片中有分泌腔,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5~106μm。草酸鈣簇晶直徑10~25μm。柵狀組織碎片及光輝帶有時可見。

  【藥材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20ml,浸泡2~4小時,濾過。脫脂樣品加甲醇20ml,冷浸4小時,濾過。取濾液3ml,置蒸發皿內蒸干,加濃硫酸1滴,於水浴上加熱,殘渣呈紅色至紫紅色。(檢查牽牛子苷)

  2.用毛細管將上述甲醇提取液滴在濾紙上,再滴加5%磷钼酸試液,於120℃烘烤2分鐘,則顯藍至藍黑色斑點。(檢查牽牛子苷)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灌叢、干燥河谷、路邊、園邊、宅旁。亦常見栽培。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采集加工】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飲片炮制

  1.牽牛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炒牽牛子:取淨牽牛子,照清炒法炒至稍鼓起。用時搗碎。

  【性能功用】苦,寒;有毒。歸肺經腎經大腸經。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內服:3~6g,水煎服。孕婦禁用。本品不宜與巴豆同用。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