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麝香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由射字演化而來。該藥材香氣強烈,遠射襲人,其原動物形態似鹿,故名麝香。
【藥材歷史考證】麝香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雲:“生中台川谷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之,生者益良。”《本草經集注》雲:“麝形似獐,常食柏葉,又啖蛇……其香正在麝陰莖前皮內,別有膜裹之。今出隨郡、義陽、晉熙諸蠻中者亞之。出益州者形扁,仍以皮膜裹之。……若於諸羌夷(青海、四川北部及新疆南部)中得者多真好。”《本草圖經》曰:“今陝西、益、利、河東諸路山中皆有之,而秦州、文州(今甘肅天水、廣西巴馬縣)諸蠻中尤多,……蕲、光山中或時亦有,然其香絕小,一子才若彈丸。”《本草綱目》曰:“麝居山,獐居澤,以此為別。麝出西北者香結實;出東南者謂之土麝,亦可用,而力次之。”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本品及其原動物相符。
【動物形態鑒定】
1.林麝:體長約75cm,體重約10kg。毛色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體身上一般無顯著肉桂黃或土黃點狀斑紋。耳背色多為褐色或黑褐色;耳緣、耳端多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內白色,眼的下部有兩條白色或黃白色毛帶延伸至頸和胸部。四肢前面似體色而較淡,後面多為黑褐色或黑色。前肢短,後肢長,弓腰似兔,後肢為跖行性。成年雄麝有1對上犬齒外露,稱為獠牙,腹下有1個能分泌麝香的腺體囊,開口於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無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於臀毛中。
2.馬麝:體形較大,體長85~90cm,體重15kg左右。全身沙黃褐色或灰褐色,後部棕褐色較強。面、頰、額青灰色,眼上淡黃,眼下黃棕色。耳背端部及周緣黃棕色,耳內周緣、耳基沙黃色或黃棕色。頸背有栗色塊斑,上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毛叢形成4~6個斑點排成二行。頸下白色帶紋不顯,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雜而形成黃白區。腹面為土黃色或棕黃色。
3.原麝:體長85cm左右,體重12kg左右。耳長直立,上部圓形,鼻端裸出無毛。雄性上犬齒發達,露出唇外,向後彎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齒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所以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狹長,側蹄長能及地面。尾短隱於臀毛內。雄性臍部與陰囊之間有麝腺,成囊狀,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央有2小口,前為麝香囊口,後為尿道口。
通體為棕黃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頰灰褐色,兩頰有白毛形成的2個白道直連颔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內白色。從頸下兩側各有白毛延至腋下成2條白色寬帶紋,頸背、體背有土黃色或肉桂黃斑點,排成4~6縱行。腹成毛色較淡,多為黃白色或黃棕色。四肢內側呈淺棕灰色,外側深棕色或棕褐色。尾淺棕色。
【藥材性狀鑒定】
1.毛殼麝香:為扁圓形或類橢圓形的囊狀體,直徑3~7cm,厚2~4cm。開口面的皮革質,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從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間有1小囊孔。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略有彈性,剖開後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習稱“銀皮”)。
2.麝香仁:野生者質軟,油潤,疏松;其中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並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規則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並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內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成。
【藥材經驗鑒定】
1.取毛殼麝香用特制槽針從囊孔插入,轉動槽針,撮取麝香仁,立即檢視,槽內的麝香仁應有逐漸膨脹高出槽面的現象,習稱“冒槽”。麝香仁油潤,顆粒疏松,無銳角,香氣濃烈。不應有纖維等異物或異常氣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潤濕,用手搓之能成團,再用手指輕揉即散,不應粘手、染手、頂指或結塊。
3.取麝香仁少量,撒於熾熱的坩埚中灼燒,初則迸裂,隨即融化膨脹起泡似珠,香氣濃烈四溢,應無毛、肉焦臭,無火焰或火星出現。灰化後,殘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4.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黃棕色。為無數不定形顆粒狀物集成的半透明或透明團塊,淡黃色或淡棕色;團塊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狀、八面體或不規則的晶體;並可見圓形油滴,偶見毛及內皮層膜組織。
【藥材顯微鑒定】粉末棕褐色或黃棕色。為無數不定型顆粒狀物集成的半透明或透明團塊,淡黃色或淡棕色;團塊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狀、八面體或不規則的晶體;並可見圓形油滴,偶見毛及內皮層組織。
【生境分布】林麝分布於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及湖北、四川、貴州等地。馬麝分布於青藏高原、甘肅、四川、雲南等地。原麝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河北等地。以上三種均有人工養殖,可供藥用。其野生者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數量日漸減少,禁止濫捕。
【采集加工】野麝多在冬季至次年春季獵取,獵獲後,割取香囊,陰干,習稱“毛殼麝香”;剖開香囊,除去囊殼,習稱“麝香仁”。家麝直接從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干或用干燥器密閉干燥。
【飲片炮制】取毛殼麝香,除去囊殼,取出麝香仁,除去雜質,用時研碎。
【性能功用】辛,溫。歸心經、脾經。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瘕瘕,難產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疬,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痺痛麻木。內服: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孕婦禁用。
【附注】置陰涼干燥處密閉貯藏,遮光,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