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蛇床子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的干燥成熟果實。又名蛇粟。李時珍釋其名曰:“蛇虺喜臥於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諸名。
【藥材歷史考證】蛇床子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雲:“生臨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實,陰干。”《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雲:“似小葉芎,花白,子如黍粒,黃白色。生下濕地。”《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而揚州、襄州者勝。三月生苗,高三二尺。葉青碎,作叢,似蒿枝,每枝上有花頭百余,結同一窠,似馬芹類。四五月開白花,又似傘狀。子黃褐色,如黍米,至輕虛。五月采實,陰干。”並附有“南京蛇床子”圖。李時珍曰:“其花如碎米攢簇。其子兩片合成,似莳蘿子而細,亦有細稜。凡花實似蛇床者,當歸、芎,水芹、藁本、胡蘿卜是也。”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蛇床子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一年生草本,高10~60cm。根圓錐狀,較細長。莖直立或斜升,多分枝,中空,表面具深條稜,粗糙。下部葉具短柄,葉鞘較寬,邊緣膜質,上部葉柄全部鞘狀;葉片輪廓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8cm,寬2~5cm,2~3回羽狀全裂,羽片輪廓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3cm,寬0.5~1cm,頂端常略呈尾狀,末回裂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10mm,寬1~1.5mm,具小尖頭,邊緣及脈上粗糙。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直徑2~3cm;總苞片6~10,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約5mm,邊緣膜質,具細睫毛;傘輻8~20,不等長,長0.5~2cm,稜上粗糙;小總苞片多數,線形,長3~5mm,邊緣具細睫毛;小傘形花序具花15~20,萼齒無;花瓣5,白色,先端具內折小舌片;花柱長1~1.5mm,基部略隆起。分生果長圓狀,長1.5~3mm,寬1~2mm,橫剖面近五角形,主稜5,均擴大成翅;每稜槽內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7月,果期6~10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為雙懸果,呈橢圓形,長2~4mm,直徑約2m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頂端有2枚向外彎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細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縱稜5條,接合面平坦,有2條棕色略突起的縱稜線。果皮松脆,揉搓易脫落,種子細小,灰棕色,顯油性。氣香,味辛涼,有麻舌感。
【藥材顯微鑒定】分果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扁平細胞,外被角質層。中果皮較厚,縱稜異常突出,中部有維管束,其周圍有厚壁木化網紋細胞;背面縱稜間各有橢圓形油管1個,接合面有油管2個,共有6個。內果皮為1列扁平細胞。種皮為1列淡棕色細胞。胚乳細胞含多數糊粉粒,每個糊粉粒中含有細小草酸鈣簇晶。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取濾液數滴,點於白瓷板上,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藍紫色熒光;另取濾液2ml,加等量的3%碳酸鈉溶液,加熱5分鐘,放冷,再加新配制的重氮對硝基苯胺試液1~2滴,即顯櫻紅色。
【生境分布】生於田邊、路旁、草地及河邊陰濕地。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中南、華東等地。主產於河北、山東、廣西、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性能功用】辛、苦,溫;有小毒。歸腎經。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於陽痿,官冷,寒濕帶下,濕痺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內服:3~9g,水煎服。外用:適量,多煎湯熏洗,或研末調敷患處。陰虛火旺或下焦有濕熱者不宜內服。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